(有劇透成分,慎入 。)
【一】
最開始,是被書名和文案吸引。
大雪紛飛的日子、封閉的校園、停止的時間、學園祭的自殺事件、那個被所有人忘記的名字……
校園恐怖故事的即視感,讓最近開始熱愛詭異氣氛的我被深深吸引。
直到昨天,翻完最后一頁,我才體會到,這個故事沒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僅僅是淺淺描繪出了一個恐怖的氛圍,以此為背景,大段大段地寫出八個主角的不同經歷,讓讀者看到八種人生;再通過角色的交流,去推斷誰是那個始作俑者。
八種經歷,都讓人動容。
沒有誰能夠完全無憂,沒有人能夠輕易過好當下的生活。
我更喜歡的,是這條主線——春子和深月。
【二】
深月是一個如此脆弱的姑娘,體弱加敏感,一點點小事仿佛就能將她擊垮。
這樣的她,卻遇到了春子。
最開始,兩人都把彼此當做知心朋友。同看一片風景,踱步一條街道。深月進了社團工作,春子一直在幫她的忙。
只是女孩子的嫉妒心發作起來,是很可怕的。
每次的模考,深月都比春子的成績好。春子總是要上各種補習班,而深月卻依然在忙社團活動,沒有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成績依舊優異。
——為什么她還沒有退出社團?
——憑什么她比我好?
春子無時無刻不拿自己和深月比較,越是比較,越是比之不過。
于是她開始疏遠深月,還在人后講她的壞話,她像帶領大家,一起疏遠深月。
深月不明原因,但是敏感如她,又怎能受得了這樣的疏離?
她感覺春子的每一句話都在針對她:她聽見春子說“不好”,就覺得是在說自己不好;她聽見春子說“討厭”,就覺得是在說自己討厭。
為什么曾經的摯友會變成如今這般?
一定是自己太討厭了、太可惡了、太招人煩了,所以春子才會不喜歡自己。深月從來沒有找過對方的原因,一直在埋怨自己,埋怨自己的不好,讓春子疏遠自己了。
深月開始討厭自己,討厭這個讓春子厭惡的自己。
春子成了她的心病,時時刻刻纏繞在心上的痛苦。她日夜思忖,食不下咽,日漸消瘦。
【三】
看到這樣的深月,我不禁想到自己過去的經歷。
多年以前,有一個相交甚好的摯友。我們最開始,也是無話不談的。
她會跟我講她和其他女生之間的事情,會讓我出主意去化解她們的矛盾。她也會對我說,你在我身邊真是太好了。
我會跟她說我好像很在意某個男生,問她這種感覺是不是喜歡。我也會對她說,真幸運認識了你。
可是后來的后來,她突然地消失了。
突然地不回我消息,任何一種方式的消息。
我看了她那天零點發的動態,那意思像是一種訣別,又像是一種決裂,我就很自然地代入了我自己,感覺她要訣別、決裂的那個人,就是我。
我想的大概是沒錯,從那天以后,她再也再也沒有理過我。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原因。
我只知道,那天,我哭了整整一天,我從來沒有那么哭過。
當時就感覺,像是失去手中的寶,想不通怎么會弄丟,一點征兆也沒有。
【四】
若是沒有身邊的朋友,也許深月會一直這樣下去。
身邊的好友終究還是看不下去了,他們不知道深月與春子之間的事情。于是旁敲側擊,一定要讓深月說出實情。
也是她們,幫助深月度過難關。讓深月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由春子一人構成,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喜歡她的人。
深月開始好好吃飯,開始學著微笑,學著享受沒有春子打攪的生活。活潑健康的她,真心地感謝身邊的朋友。
然而這些朋友,現在都和深月一起,被關在這個時間靜止的校園。
他們懷疑,此時此地的八個人中,有一個,就是學園祭上自殺的同學。但現在,沒有人能想起來自殺者的名字和面容。
脆弱如深月,知道自己是其中最最敏感的那一個,而且與春子的那段難過的往昔,可以稱為自殺動機。所以她深深地懷疑,自己就是那個自殺的同學。
【五】
被困住的八個同學中,其中一位講了這么一件事。
荷蘭某小學組織學生到鐘乳石洞參觀,但是進去之后,再也沒出來。當地群眾進去查看,只找到了一個男孩,其他的老師和學生全部失蹤。
一個月以后,那個男孩在自家院子里玩耍時,失蹤的老師和學生突然又出現了。
據了解,這個男孩在學校屬于被欺凌的孩子。于是有專家稱,是男孩不滿被欺凌,于是把老師與同學全部關在了他的精神世界里。
有人發現,失蹤的學生中有一個沒有回來,這個學生,正是平時最愛欺負男孩的人。
世界上的多起集體失蹤案都是這樣,最后失蹤的人全部出現時,總會少一個人,或者有一個死去。少的那個人,往往是被關在了某一個人精神世界里。
所以這八位同學所處之地,應是某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六】
故事的最后,所有人都回到了現實世界。
那個精神世界的主人,是深月,是那個在朋友的幫助下已經可以正常生活的深月;而在精神世界中,和其他朋友在一起的,是之前那個被春子折磨的深月。自殺的人,是春子。
學園祭的那天,春子遞給深月一封信。也許是發現了自己的過錯,也許覺得太對不起深月,總之,現在的春子,渴望得到深月的一句原諒。
剛剛適應沒有春子的生活,深月拿到這封信,忽然之間不知如何是好。她想起了朋友,想找朋友幫自己決定。
信里說,春子會去天臺等深月,等到六點,等她來原諒自己。
可是此時,正是學園祭最忙的時候,深月找不到朋友們,于是五點五十三分,深月還沒有去天臺。
春子等不了了,她看到深月沒有來,認為沒有得到原諒,便從天臺頂上,縱身跳下。
校園的一片繁華景象,終止在血色之中,終止在五點五十三分。
深月再次陷入痛苦,她認為,是自己害死了春子。
于是她把自己和朋友們都關進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她潛意識覺得,每個人都要為春子的自殺負責。
【七】
故事終結在多年以后。
有人說,她去查了當年那個荷蘭集體失蹤案的資料。事情的結果并非如此。
那個被關在男孩精神世界的孩子,在一年之后又出現了。
可能是因為某個契機,在某一個瞬間,男孩原諒了那個孩子。由于原諒,孩子得以重見天日。
而他們經歷的實踐中,春子是自殺者,所以即使深月原諒了,也不清楚會是怎樣的結局。
【八】
書的最后一頁,一個男生在電車上看到了春子。
兩人相視,停頓,而后微笑。
——這是我沒想到的結局,也是我認為的最好的結局。
【九】
還想再提一點我前面說到的個人經歷。
我和那個女生不在同一個學校,極少能見面。我記得她剛剛離開的那段時間,我瘋了似的找她,連續不斷給她發消息,可惜杳無音訊。
到后來,我拼命地回想自己做錯了什么,可是查詢無果。
就像深月無法確定為什么春子突然開始疏遠她,我也不知道她離開的原因。
但是很久以后,我想通了。
即使不知道原因,但是離開她的我,還擁有別人。我還有其他的朋友,其他的陪伴,其他的天地。有她的時光很美好,沒有她的日子也會是另一片光景。
說實話,沒有誰真的離不開誰。
后來的日子,我過的依然很好。
我也不知道當年的事情算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格說原諒。反正現在,我已經不再怨恨她了,不再怨恨她帶給我那半年的灰暗時光。
有人說,真正的放下,是你提起那個人的時候,可以淺淺地微笑,并且眼神不再逃避。
我猜想,深月是真的放下了春子。
我,也放下了當年的那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