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不出什么標題。突然感到,這樣在平日中安度一日時光,會讓人失掉對功利的追求。
曾經的公司前主管說:“沒有欲望的人是可怕的。”
我并不是個禁欲主義者,但也反對縱欲。我不崇尚“中庸”之道,但明白有些“欲”必須維持在一種適時的平衡中才稱得上美好。
以前讀書都是在不停的接受觀點,在評判一些觀點的對錯。現在再回憶,發現那些觀點是錯的,至少也并不是完全對的。而當時認同那觀點的自己,似乎有一種“盡信書”的呆氣。
生活是在“過日子中”慢慢發覺個人的“真理”的。
如今“人性”、“現實”這兩個詞都快被用爛了。評價一個文學作品,或一部電影電視劇,除了這兩個詞,似乎沒別的了。殊不知,時代不一樣了,這不是一個缺乏物質的時代,所以“現實”這個詞再胡亂加到某些上面做標簽,咋一看“嗯,真是那么回事。”冷靜下來想一想,“那不過是某個人的選擇。ta的獨立意志造成的結果。是ta一個人的現實,是不可以概念化的。”
用“現實”、“人性”這樣的詞匯來贊賞文學性,這本身似乎有點“虛無主義”的感覺。我個人總覺得不大對頭。所有的作品被冠上這樣的“高帽子”,似乎又回到了什么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