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己第二次寫《如果大雪封門》讀后感。第一次是自我主張,這一次則是聽課后的學以致用。近期,卓老師對“小說的元素”進行了全面講解、對《露天電影》前兩個章節(jié)作了細致解析,在此試著運用學到的知識,來分析《如果大雪封門》的標題和開頭。
一、標題
1、線索。它串聯(lián)起過去和現(xiàn)在。過去:文章的第三部分,通過“我”和林慧聰?shù)慕徽劊隽只勐斣诋斈旮呖紩r把材料加半命題作文寫成了《如果大雪封門》,結果走了題。現(xiàn)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林慧聰在北漂被迫即將結束時真的見到了大雪封門。
2、基調。下大雪意味著天氣寒冷,這樣就為故事營造了一種冷的基調。
3、懸念。大雪封門,這個較少見的場景,加上“如果”兩個字,就形成了一種懸念,吸引讀者去尋探究竟。
4、象征。“雪”是寒冷的象征,揭示主人公生存環(huán)境的艱難;雪是純潔的象征,林慧聰?shù)却笱┓忾T突顯了他性格的單純和靈魂的干凈;雪是美好的象征,體現(xiàn)了林慧聰對理想的追求和浪漫的情懷。
5、反襯。用雪的潔白、美好和浪漫,反襯底層人物沉重、艱辛的生存現(xiàn)實,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反襯林慧聰面對生存的艱難仍然心存善良和美好。
6、美感。“如果大雪封門”在聽覺上、視覺上,都有一種詩意的美感。
二、開頭
寶來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來了。
這句話非常短,體現(xiàn)了短篇小說的開頭要“提速”這個基本原則。
句子短,但包含的內容是豐富的。
一是交待了地點、時間:北京、冬天。
二是確立了文章的基調:寒冷。
三是造成了一種懸念:寶來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被打成傻子?
冷風扒住門框往屋里吹,門后擋風的塑料布裂開細長的口子,像只凍僵的口哨,屁大的風都能把它吹響。
開頭“提速”后,就進入了細致的描寫階段。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主人公居住的顯然是破舊的民房。加上“屁大的風”這樣有些粗俗的語言,我們可以猜出主人公是生活在底層的打工者,而“我”此時的心情,則是不滿、焦躁。
“凍僵”兩個字突顯了寒冷。“口哨”則和后面的“鴿哨”相呼應。
行健縮在被窩里說,讓它響,我就不信首都的冬天能他媽的凍死人。我就把圖釘和馬夾袋放下,爬上床。
這句話,體現(xiàn)了行健和“我”的性格特征。行健:懶惰、倔犟、粗俗。而“我”則比較被動、缺乏主見。
用馬夾袋這種簡易拎袋來抵御寒冷,則進一步突出了居住環(huán)境的惡劣。
風進屋里吹小口哨,風在屋外吹大口哨,
對比和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現(xiàn)了風之大,給人一種畫面感。
我在被窩里閉上眼,看見黑色的西北風如同洪水卷過屋頂,寶來的小木凳被風拉倒,從屋頂?shù)倪@頭拖到那頭,就算在大風里,我也能聽見木凳拖地的聲音,像一個胖子穿著四十一碼的硬跟皮鞋從屋頂上走過。
風是看不見的,但可以通過風吹過時發(fā)出的聲音、物品倒地時的狀況來體現(xiàn),可以通過“洪水卷過屋頂”這樣的“我”的想象來體現(xiàn)。
“黑色的西北風”,點出了當時是晚上,也符合文章的基調,同時也反映了“我”壓抑的心情。
寶來的小木凳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屋頂?這也形成了一個小懸念。
“胖子,四十一碼,硬跟皮鞋”,這是我的想象,既突出了風的劇烈,也體現(xiàn)了我的壓抑,同時引出了下文。
寶來被送回花街那天,我把那雙萬里牌皮鞋遞給他爸,他爸拎著鞋對著行李袋比劃一下,準確地扔進門旁的垃圾桶里:都破成了這樣。
萬里牌皮鞋,再也不能陪著寶來走萬里;“都破成了這樣”,寶來還穿著。這些隱含的內容令人唏噓不已。
那只小木凳也是寶來的,他走后就一直留在屋頂上,被風從那頭刮到這頭,再刮回去。
寶來沒被打傷之前,是不是坐在屋頂上仰望過星空,也用眼睛追逐過自由飛翔的鴿子?而今,只剩下那只小木凳“從那頭刮到這頭”。
三、小結
按照所學來分析《如果大雪封門》,果然生出許多樂趣。從開頭部分的環(huán)境描寫還得到了一些啟發(fā):描寫環(huán)境其實不需要多么優(yōu)美的詞句,應該把重心放在體現(xiàn)時間和背景、文章的基調、人物的性格,以及承上啟下,或者造成一定的懸念。
總之,環(huán)境描寫是為情節(jié)發(fā)展尤其是人物塑造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