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社交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 多云

減少多余的社交,做有意義的事。

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尬聊吧。反正我是不喜歡。

最近,一個初中男同學時不時主動找我聊天。他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尬聊的滋味。

他是初中畢業就沒有繼續求學了。在念初中的時候我們的交集就很少。

我不喜歡和他聊天的原因有三:

一是我很不喜歡別人找我聊天發過來的第一句話是“在嗎?”、“在干嘛呢?”諸如此類的話。當然在親近朋友間這些話可能表達的是關心對方或思念對方想時刻知道對方在干嘛的表現。但他的并不是。因此一開始他就讓我沒有聊下去的欲望了。

二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各種觀念的不一樣。

三是他喜歡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對一部分人而言也許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而他的咬文嚼字卻讓人有些苦笑不得。

但每次他找我我都會出于禮貌地回復。一開始我會盡量和他聊,但發現很難,有點苦笑不得的感覺,其實就是尬聊。于是我想盡快結束話題亦不會主動找話題聊,而是他問啥我回答什么,這種感覺著實不好,有時自己的確沒有時間或實在厭煩他的話題就會找借口離開。他這樣時不時過來和我打招呼或問候,我不回復嘛顯得自己有失禮貌,回復嘛他就會展開話題但我卻不想,這挺困擾我的。

于是我求助朋友圈,在朋友圈拋出了這個問題“如果你不喜歡的朋友或同學找你聊天你會怎么辦?”朋友們都在下面評論了,各抒己見,但其實如出一轍。

Danny:“我的話我會委婉地說我有事情沒空聊,如果是特別討厭或者一心以撩妹為目的的人我會直接忽視,他想跟我說什么我都不回復。”

大蓮:“如果特別不喜歡直說,礙于情面的話,找理由不聊。”

邱邱:“如果是我不太喜歡的人找我的話,我會很快結束話題。”

元明元:“聊的差不多了,就不回了,當做忘記回信息了。”

……

02

看到朋友們回復自己有種愉悅感,感覺是找到了戰隊似的。

朋友們的回復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不喜歡和這樣的人聊天,會想方設法的結束話題,或直接不會消息不給對方任何的發言權。

這讓我想起了前兩天還在桂林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到市里我剛剛鎖好共享單車就被一個二十多歲的妹子攔住了,一上來就說我不應該剪這樣的發型,不應留這樣的長度的頭發,我們店今天請來了北京專業的老師講課……嗯嗯,我知道她是干啥子的了。于是趕緊說了句不好意思我趕時間。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拒絕她了。 誰知她用一種有力讓人覺得自己這樣的行為不太禮貌的語氣說了句“你先別急著說不好意思,聽我講完先。”于是我又聽了她講了兩句……差不多了我又努力表達了自己不感興趣的意愿,最終“擺脫”了她。

擺脫她之后我在想自己是不是太”弱“了,居然聽她講了那么久(其實也就一兩分鐘)不過要是我朋友在的話我朋友絕對是一口拒絕頭也不回地走了。不過再想想也挺欽佩那個妹子的,嗯,口才還不錯,如果叫我在大街上隨便抓一人就對其夸夸其談我也許做不到。當然她應該是受過訓練的。

以上我自身的兩個事例給予我的反思是自己有時太過于禮貌,從而造成了一些多余的社交。

你有多余的社交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