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辭職信火遍全中國,河南顧老師的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僅僅10個字火遍了整個互聯網,被稱為是最有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這不僅是一種情懷,更寫出了多少人的心聲。這也是一種魄力,世界真的很大,而且非常精彩,去看外面的世界,去看未知的世界,去看朝思暮想的世界,去看傳說里的世界,去看草原去看海,去看山看水看姑娘。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寓于一角。據鳳凰網新聞說顧老師已經溜達到四川找顏涼玩耍了。
想起了一個著名的電視廣告“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利群,讓心靈去旅行!”雖然是香煙廣告但極具煽情和聯想。看風景的心情才是關鍵點,心情美麗了處處都是美景,心情不佳心事重重,風景再美也會視若無物。
看風景,還有更重要的是和誰一起看。潮汕人有俗語曰:“茶三酒四禿桃二”,飲茶追求環境清靜,獨飲則太孤寂,三人為佳;喝酒者要求場面熱烈些,但人太多則喧鬧,為便于猜拳行酒令互相充分的交流,以四人為宜;游玩,單獨一人沒意思,最少兩人同行則較易同心交談,多則難以統一意見,興致同步的二人行為滿足游興美妙境界。那么,和誰去看風景,相對于看漫步什么風景就顯得更重要了。與其自己去看世界,不如帶上心愛的姑娘,告訴她:世界這么大,我想帶你去看看。也許不必到世界各地風景如畫的地方,只需在黃昏的里手挽手散散步逛逛街,只要你的手里有她的的手,一起躲雨也是有趣的事。
旅行,行萬里路,在于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無論是江南煙雨還是大漠黃沙,不身臨其境就無法感知其中的美與丑。
行萬里路的是非常必要的,看多少圖片多少文章,都沒有自己站在那里感受更真切。欲一覽眾山小,須登上泰山先。
孔子聚徒授學,閑暇時常與幾個高足弟子談論社會、政治和個人生活情志。這篇《論語·先進篇》記錄了孔子與學生之間“各言其志”的一次談話。子路、冉有、公西華先后談了自己的志趣。孔子問曾點:曾點,你怎么樣?曾點:我與他們三位不同。孔子:說說有什么關系?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曾點回答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意思是:“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
孔子感嘆:“我欣賞曾點的情趣。”
我個人幾乎沒有為了某個目的地去專門的旅游,卻喜歡把所到城市的風景看遍。有時間又有興趣就去環游世界,無論窮游富游都可收獲見識和愉悅;沒有時間沒有更多的機會出去游玩的,就到郊外踏踏青釣釣魚看看夕陽。
世界辣么大,不能萬山紅葉全看遍。但是,你不出去看看,就會以為自己所處的狹小空間就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