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背嵬軍策》第八章 紫衣閣外
王稟復又上了馬,心中暗想:劉延慶部來援,只派裨將來此,看來其大軍已然開拔,童貫軍令不可稍有差池,此地不可再延誤,應速戰速決了,我本惜才,令擒活口,哎呀呀,今日之事各安天命吧。
這韓世忠是劉延慶部下王淵的裨將,少年從軍,膂力過人,勇猛善戰,謀略出眾,久在邊陲抵御西夏、遼國犯邊,曾只身攻陷城樓,他身先士卒,戰功卓著,行伍之中威望極高,但擢升極慢,沒有品級。
此刻,韓世忠催馬去挑跌落馬下的李未奢:“我部竟出你這逆賊,看招!”
這時魏三秋躍馬殺出,一槊一鉞戰在一起,兩人力量相較旗鼓相當,韓世忠的神桑馬槊用的是出神入化,精絕奇偉,變化多端,十個回合,魏三秋被刺傷二處,韓世忠仰手一槊又擊他面門,魏三秋剛躲開又來一槊,速度之快,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他隨即低頭伏于馬背,可一槊又來,他只能吊在馬側。
飛鷹馬見勢不妙一躍而起,跳出圈外,韓又來追,魏三秋回身一記大力回旋劈,韓世忠橫槊側擋,擋是擋住了,可自家馬力不支,半跪于地。韓世忠手雖麻木,戰欲正足,見魏三秋向北飛馳,他并不去追,判斷以剛才的雙方較量,魏三秋尚有余力,之所以有力而不戰,前方定有伏兵。
李未奢,虞飛天被團團包圍,魏三秋見誘敵深入不成,又撥轉馬頭來戰那韓世忠。
王稟軍陸續趕來,虞飛天、李未奢、魏三秋再無脫身的可能。紫衣閣外,火把通明,三人已成了血人,又身受重傷,且戰且退,最后被逼進紫衣閣內太虛大殿。王稟部軍士沖殿,魏三秋早已經在這里設了機關暗器,一隊兵被飛刺、竹簽扎傷后,其余的便不敢輕易進院了。
王稟著急:“韓世忠!你到沿途聚攏兵士回大營,陣亡將士和傷兵一并帶回。這里我來善后。”
“得令!”韓世忠帶馬遠去。
王稟又道:“殿內三人不同于一般賊匪,耗下去恐又有援兵,去,遍尋柴火,把這里燒成灰燼。”說罷他是一陣黯然神傷,要死也讓他們有尊嚴的死,可目下實在是軍情緊急,不能再徒耗時間了。
火燒起來,約莫一個時辰,王稟先行回營,臨走回頭說道:“欒山昊,待會火熄后找到三人尸首,帶回大營,厚葬。”
“得令!”欒山昊此刻是心如刀絞。
卻說梁興設好伏兵,遲遲不見魏三秋等三人蹤影,就知不好,反殺回來,此時天光開亮,到了紫衣閣發現這里已經被燒成了廢墟。當下痛哭不止,開始便尋那三人尸首,卻沒有他們蹤影。
梁興遣散那些隨從的囚徒:“各自逃命去吧,我幾位仁兄戰死,尸首無存,我心力已散,準備在此祭拜……”
眾人不走,為首的小頭目說:“梁小哥,如今你讓我們去哪里,到哪里都是個通緝重犯,今天見了幾位舍命救我等,今生愿相隨,這條命算是賣給你了的,啥時候要啥時候拿去!可惜魏爺不在了,這輩子我可開眼見一回真豪杰,死也值得。我等也要祭拜三日再做計較。”
梁興漠然不動,咬牙切齒:“娘的,不如把劉克雷的腦袋拿來祭奠!誰愿跟我去。”
眾人紛紛響應。“我去!”“我!”
梁興低頭思索,冷靜片刻:“我等前去,免不得一死,必須用計方可萬全。”
那小頭目道:“大哥聽你的!”
梁興:“我聽說劉克雷好色之徒爾,前次陷害我和虞飛天,為得寶物也為取色,后來他搶了柳梢去,卻不想柳梢被魏大哥救了,這才有后來的事情。我當下馬上去尋柳小娘子。”
“接著呢?你講完啊哥哥。”那伙囚徒的小頭目問道。“我們做什么?”
梁興:“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頭目一抱拳:“小的名字簡單,我叫楊定蘇,定住姑蘇的意思,哈哈!”
梁興:“你怎入了牢城營?”
楊定蘇:“說來和那狗賊劉克雷也有關系,鄰家的事情,看不過眼,失手殺了他們一個家丁。大哥,快說我們做什么。”
梁興:“你可認識些市井無賴?”
楊定蘇:“認得,當然認得,你快說。”
梁興:“你設法讓他們傳出消息,就說虞飛天三人在紫衣閣被王稟燒死后,看到一絕美的娘子在此哭泣。記得!還要刻意告訴劉克雷,如果親自來了,就在這紫衣閣外抓了柳小娘子,就地把她給收了,豈不快活,還能解了那被砍了一刀的氣,我想他必然前來。”
楊定蘇:“哥哥果然妙計,那賊淫心比天高,曾聽說他在宅里以鞭笞歌姬取樂,正是個畸心的主。”
梁興:“另外在此間遍設機關,讓他們有來無回,一個不留!”
楊定蘇:“我這就去辦,哥幾個,分兩撥人同時開始。”
梁興跪地哭訴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三位哥哥,我久在山西邊陲,眼見著一次次的殺戮,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的疆土一而再的割讓,豈不知一寸疆土一寸血?祖宗的江山,百姓的命根,他們卻只一紙文書便輕易與了胡虜……我初到江南得遇幾位,可謂三生有幸,本想著這次能殺出來,我們便一同赴北殺敵,竟不想是這種結果。適才我計策想必你們也聽到了,目下我力量匱乏,只能巧設誘餌,報仇雪恨。還望哥哥們見諒,尤其是我飛天兄弟,他日我必在泉下謝罪。”說完他伏地叩了三個響頭。
抬頭時天空春雨綿綿,嘆是恨無絕期了,又看層林依舊松翠,南國一副迷離春夜,卻好一番凄涼,北國此時仍飄雪,長城烽火臺上等不到壯士歸……
梁小哥不能久留,要走時,瞥見遠處被鮮血染紅傲然孤立的飛鷹黃膘馬,不禁,潸然淚下,于是慢慢的拖步而來,這馬通人性低頭喘著粗氣,眼角淚痕仍在,
梁興慨嘆:“真良馬也,只可惜未逢其時啊!”
說罷,梁興騎上飛鷹馬便進了伏戎山去尋那柳小娘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