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去年清明節寫的一篇文章,今天讀來,還是很有感觸。特意翻出來,放在簡書上。
? ?
? ? 又到了一年的清明節。今年如果不是兒子生病,是一定要去看望外婆的。以前生活過于浮躁,很少會想起。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的會與心靈去連接,渴望連接家族的力量。外婆外公一共有7個孫輩,最疼的卻是我。甚至于外公到了最后那兩年,只要有孫輩去看望他,都經常會叫成我的名字。外婆去世那年,我在重慶讀書,沒能回來送她老人家,成了一生的遺憾。
? ? 孩童時期,父母嚴厲,一到周末、寒暑假,就往外婆家跑,跟著四合院里一幫比自己年長的小屁孩,漫山遍野的跑。回家餓了,外婆就會從掛在樓板上的竹籃里,拿出平時舍不得吃的水果零食給我吃。有時候因為放的時間久了,甚至于都爛了,兒時不懂事的我,會在外婆惋惜的目光里,嫌棄的扔掉。外婆家的五斗柜,是個百寶箱,經常能從里面掏出各種吃的、玩的。甚至還記得,最下面一層有一個隱蔽的隔板,里面放了一個放零錢的鐵罐兒。趁外婆不注意,我會偷偷從鐵罐里面拿一點零錢,跑出去買零食,分給小伙伴,炫耀一番。
? ? 我最喜歡的是跟著外婆去田里干活。也是這樣春分時節,田野里到處開著各種花,各色蝴蝶蜜蜂飛舞著,空氣里彌漫著香甜的味道。田間小路上,外婆背著鋤頭在前面走著,我在后面一蹦一跳的跟著。一路上,不停的問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菜,外婆總是慈祥而耐心的回答著。有時候外婆會挖一些菜拿到集市上去賣,我就幫外婆收錢。等收攤的時候,外婆總是會塞給我一些零花錢。所有這些,是我整個童年里,最溫暖的回憶。
? ?外婆年輕的時候是裁縫師傅,有著一雙巧手,年紀大了,也會經常戴著老花鏡給我們做一些的確良襯衣,納鞋墊。我甚至會想,如果我生孩子的時候外婆還在世,我的孩子還能穿上外太婆為他做的小布衣吧。是啊,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總是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無私的愛,可是當我們有能力回報他們的時候,卻再也沒有機會。然而,我們自己也一樣,當我們愛著孩子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需要他回報我們。也許,這就是愛的流動,我們的細胞里記著他們對我們的愛,一輩一輩流傳下去,這也是對他們愛的最大回報。
? ?外婆一生是如此善良的一個人,甚至于有些軟弱。所以,在我母親眼里,她是悲哀的,經常會為她抱不平,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淚流滿面。那是外婆的一生,她所有的人生經歷,成長背景給予了她這樣的一生。理解了我的外婆,我也更加接納了我的母親,從而也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來自母親的力量。
? ?清明時節雨紛紛,外面突然下起暴雨來。瑾以此文,遙寄相思,以此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