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真自由訓練營第一課的思維導圖。
由于喜歡幼兒教育方面的內(nèi)容,以前經(jīng)常在聽課中聽到“要推遲孩子的滿足感”,但我其實一直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認為延遲滿足感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多堅持一會,能增強他們抵抗誘惑的能力。聽完課我才意識到,真正的推遲滿足感原來是為了自律,這是自律核心第一大要素。
推遲滿足感推遲的不是別的,而是小我的滿足感。因為小我是趨利避害的,一旦觸發(fā)器被觸動,比理性的我要快6S,這6S足以讓問題變得一發(fā)不可收。
想想我自己,以前在家里和父母不愉快時,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小我被觸發(fā)了,一下就反彈,我就開始任由自己的情緒肆意發(fā)展。在家里本來是一件小事,卻因為大家都不懂得深刻的思考,不懂得把小我和理性的我區(qū)分開,更不懂得用理性的我來掌控小我,任由大象(小我)任性,小事結果就變成了大事,也傷害了家人間的感情。
推遲滿足感最核心的觀點是:重排痛苦與快樂的順序。重排順序后,才能看到情緒,才能從情緒的困擾中解脫出來,直面問題,才能獲得問題的成長和責任感。而當我讓小我肆意妄為時,也就是讓小我爽了,理性的我就弱了。如果重排了順序,先讓理性的我牽制住小我,就等那么6秒,理性的我就回來了,就能看到當下的自己到底在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學習這些,對我來說是從本質(zhì)上理解了推遲滿足感到底是什么,希望自己今后遇到問題時,先用分身術覺察,先不滿足小我,先苦后甜,做到自律,才能有真正的自我成長。
在小組討論時,我的問題總結是:“關于自己對感情問題的處理能力:婚前戀愛失敗是升級區(qū)(恐慌區(qū)),無助痛苦不知怎么辦,然后尋求幫助,進入成長區(qū)?;楹笫窃谕^(qū)和成長區(qū)中不斷輪換。現(xiàn)在大部分在舒適區(qū),當有了問題自我覺察梳理、看書或者咨詢,很快就能進入成長區(qū),所以進入恐慌區(qū)就很少了?!?/p>
很感謝我們小組的成員和助教,他們幫我理清了什么是舒適區(qū),成長區(qū)和恐慌區(qū)的區(qū)別,讓我明白了成長和升級的區(qū)別是以痛苦程度或難易程度來劃分的。
2張短期自律提升表如下:
在填寫短期自律提升表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自己的身份和標準上還是有點模糊,設定標準應該設定多高呢?如果設定太高,沒有完成,仍然會產(chǎn)生負面的情緒。就像是現(xiàn)在,我由于昨晚外出有事沒有及時寫作業(yè),今天上午上班一開始又有點忙,后來聽思維導圖由于比較仔細又耽誤了很多時間,導致真正寫文章時內(nèi)心卻充滿了焦慮。但同時我想到老師說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打算先完成作業(yè),后續(xù)再補充修改。
這次作業(yè)事件也讓我意識到,它對我來說是件難做的事,我一直有點逃避,其他的事也都是逃避的借口,難做的事,花費時間多的事,該做的怎么都逃不了,只有勇敢面對了那些害怕的,才能有內(nèi)心真正的快樂和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