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遇到了很多互聯網的專業術語,經常是遇到了再去查去學習,這里正好總結一下,方便自己以后查閱,也方便新術語的補充。以后應該會不斷更新~
數據指標類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益。報告期總收入/用戶數。ARPU注重的是一個時間段內運營商從每個用戶所得到的收入。高端的用戶越多,ARPU越高。但ARPU只會反映收入情況,無法反映利潤情況,因為利潤還需要考慮成本,如果每用戶的成本也很高,那么即使ARPU值很高,利潤也未必高。ARPU值高說明平均每個用戶貢獻的收入高,這段時間業務在上升。ARPU是給股東的,投資商不僅要看企業的贏利能力,更關注企業的發展能力。ARPU值提高,有投資可行性。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量。單日某產品的活躍用戶數(去除重復用戶數),常用于反映短時間內用戶活躍度。
MAU: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躍用戶量。單月某產品或者網頁的活躍用戶數(去除重復用戶數),反映產品長時間內用戶活躍度。分析中,通常將DAU和MAU一起結合使用,這兩個指標一般用來衡量服務的用戶粘性以及服務的衰退周期。如果把日活和月活的比例(DAU/MAU)用Y值來表示,Y值越大,用戶粘度越高,Y值越小,用戶粘度越小。一般來說,Y值會在0.03-1之間。Y值越大從側面反映出用戶對產品的依賴性較高,用戶粘度較強,也反映出流失率低,留存率高。
DNU:daily new user日新增用戶量。某產品的單日新增訂閱/下載安裝量。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總額。用戶在某網站的成交總額(一定時間段內)。GMV更多廣泛應用于電商平臺,它更多反映出整個產品或者商家的銷售額。
IP:internet protocol獨立IP。獨立IP是指訪問過某站點的IP總數,以用戶的IP地址作為統計依據。00:00-24:00內相同IP地址只被計算一次。
【對比】PV:page view訪問/瀏覽量。頁面瀏覽量或點擊量,用戶每次刷新即被計算一次。它是重復累計的,同一個頁面被重復瀏覽也會被計入PV。我們可以通過IP和PV之間的數據差異,來更加深入地理解網站的流量數據。如果PV的數據是IP的好幾倍,那說明一個IP訪問的訪客在此網站瀏覽了多個網頁,說明網站內容具有吸引力,才能讓訪客停留這么久。反之,如果IP和PV的數據很接近,比如,網站的IP為100,PV為110,說明一個IP也就訪問了網站內容大約1次,客戶點擊進去之后就離開了,說明網站內容的可讀性不高,這種情況下,就要對網站的內容進行維護升級了。
【對比】UV:unique visitor獨立訪客。訪問網站的一臺電腦客戶端為一個訪客。00:00-24:00內相同的客戶端只被計算一次。在同一天內,UV只記錄第一次進入網站的具有獨立IP的訪問者,在同一天內再次訪問該網站則不計數。
IP: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知識產權。創造者創造出來的知識產權和獨享的專利。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把對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可量化指標的考核,將關鍵指標當作評估標準,把員工的績效與關鍵指標作出比較的評估方法。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企業從一項投資活動中得到的經濟回報。計算公式:[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優化。利用搜索引擎的規則提高網站在有關搜索引擎內的自然排名。
SEM: 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營銷。搜索引擎營銷的基本思想是讓用戶發現信息,并通過點擊進入網頁,進一步了解所需要的信息。企業通過搜索引擎付費推廣,讓用戶可以直接與公司客服進行交流、了解,實現交易。
數據脫敏(Data Masking):又稱數據漂白、數據去隱私化或數據變形,是指對某些敏感信息通過脫敏規則進行數據的變形,實現敏感隱私數據的可靠保護。在涉及客戶安全數據或者一些商業性敏感數據的情況下,在不違反系統規則條件下,對真實數據進行改造并提供測試使用,如身份證號、手機號、卡號、客戶號等個人信息都需要進行數據脫敏。數據安全技術之一,數據庫安全技術主要包括:數據庫漏掃、數據庫加密、數據庫防火墻、數據脫敏、數據庫安全審計系統。數據庫安全風險包括:拖庫、刷庫、撞庫。
內容生產類
Demo:英文Demonstration的縮寫,在商業影視作品和廣告片中,Demo的含意為“示范”、“展示”、“樣片”、“樣稿”,Demo字樣通常是加在未制作完成的影視作品或廣告視頻中的,加上Demo字樣的影視作品或廣告片是只用來供商業客戶審片用,不允許隨意發布和傳播的。
KOL: 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擁有更多、更準確的產品信息,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并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有較大影響力的人,比如微信/微博大V。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當專業用戶成為簽約、給報酬的內容產生者時,又變為了OGC。如:專欄作家,也適用于各品牌賬號的運營。
PGC: 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指專業生產內容(視頻網站、門戶網站等)、專家生產內容(微博官方號、微信公眾號等)。
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即用戶原創內容。
語料庫:指經科學取樣和加工的大規模電子文本庫。語料庫中存放的是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真實出現過的語言材料;語料庫是以電子計算機為載體承載語言知識的基礎資源;真實語料需要經過加工(分析和處理),才能成為有用的資源。
分詞:將連續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規范重新組合成詞序列的過程。在英文的行文中,單詞之間是以空格作為自然分界符的,而中文只是字、句和段能通過明顯的分界符來簡單劃界,唯獨詞沒有一個形式上的分界符,雖然英文也同樣存在短語的劃分問題,不過在詞這一層上,中文比之英文要復雜得多、困難得多。現有的分詞算法可分為三大類: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詞方法、基于理解的分詞方法和基于統計的分詞方法。
文檔類
BRD:business requirements document商業需求文檔。給CEO/決策層領導/項目總負責人看,他們需要了解:
要做什么產品:項目描述,產品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需要什么資源:產品的市場定位是什么,需要多少人、多長時間、多少錢、多少關系等資源能讓產品到這那個位置;
最終做成什么樣:產品的結果展示及預估盈利情況。
歸納起來,BRD需要包含的版塊就是商業模式、盈利模式、資源投入、市場優勢以及戰略壁壘。它的角色更像是產品的head。
MRD: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市場需求文檔。給商務/運營/市場人員看,他們需要了解:
要找什么樣的客戶進行資源合作;
找到客戶后,該說些什么:業務模式、如何盈利等;
產品針對什么樣的用戶群體:商務明確用戶人群后,通過分析目標人群,能更好進行市場分析,運營針對人群制定對應的推廣方案,實現資源、優化以及減少資源消耗。
歸納起來,MRD需要包含產品模式、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市場模式,以及需要明確客戶和市場方向。它承擔的角色是產品的body。
PRD: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產品需求文檔。給項目組、開發組、測試組、策劃組、體驗組人員看,他們需要了解:
產品具體是怎樣的:需要簡潔明了地對產品進行說明,而且對策劃、開發、測試要使用對應的溝通語言,比如UI、UE、原型圖、流程圖等等;
該如何實現:詳細的規劃,包括時間、人力、資源等;以及詳細的功能介紹;
什么樣的產品才能投入市場:開發人員完成產品開發后,產品經理需要依據之前的詳細功能說明來進行產品需求審核,之后會有幾個階段的測試、產品UI的優化,產品上線后,體驗組人員就要開始采集用戶信息進行分析了。
歸納起來,PRD就是產品界面、產品流程、功能需求、測試需求以及體驗需求等,需要保證產品有效率有節奏地進行,關系到整個產品的發展方向。相當于產品的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