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定義這是一本什么類型的書,有點像傳記,有點像科普,有點像哲學,這本書以哥德爾的生平為主線,介紹了哥德爾各個時期的成就(包括這些成就的推導過程),哲學思想,他和愛因斯坦以及其他偉大人物之間的關系及后人對他的評價。作者認為哥德爾在哲學上的成就被惡意忽視,這本書重點在為作為哲學家的哥德爾正名。
書的前半部分介紹了哥德爾最被人熟知的數學和邏輯學的成就,即哥德爾完備性定理,它證明的是某個系統無法被證明。具體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翻百度,其實對于證明的結論我不是很懂,證明的過程更是完全看不懂,但看到哥德爾同時代的好多數學家哲學家(甚至包括《數學原理》的作者之一羅素)都對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表示困惑甚至錯誤的反對時,我心理得到了極大的安慰。。。
哥德爾完備性定理證明了任何形式的邏輯系統在捕獲數學真理時必然的不完備性,其效果就是對形式主義的致命一擊(這里視乎就包含了某種哲學意味)。同時它指出了計算機本質上能力的極限,以機械式的演算方式展示出機械式的演算的限制,這是計算機無法避免的限制。就算是在人工智能如此發達的現在,這點也是無法否認及翻越的。
書的后半部分介紹了哥德爾通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證明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進而證明了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由此上升到了哲學的思辨。證明的部分我是完全的看不懂。但看不懂不要緊,用書中的原話來說:你可以欣賞音樂,而不需要專注于每一個音符與字句。雖然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我無法準確掌握,但并不代表無法從中獲益。
首先,我習慣神話某些偉大的人物,但看多了傳記,會有種感覺,再偉大的人也是人,也有脆弱、弱點甚至令人不齒的方面,并不是有突出的異于常人的地方,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都和常人不一樣,有種偉人走下神壇的感覺。但同時,作為一個人,又有如此的和超越常人的地方,這確實又讓人感覺很神奇。
其次,一切問題研究到深處都會成為哲學問題,或者說各個學科的頂尖人物都有各自所堅信的哲學思想。想起了有人說的一個比喻:真理是一座高峰,人們從不同的道路試圖登頂,不論科學也好,藝術也罷,爬得越高會發現距離越近。比如愛因斯坦從純物理的角度無法發現廣義相對論,是某數學家為了完成某項工作,將狹義相對論推廣成幾何的四維時空論,從而為愛因斯坦打開了一扇門,他對數學公式進行物理方面的解釋從而得出廣義相對論。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需完善自己的哲學思想,這其實就是完善自己三觀的一個過程,有了正確的哲學思想才才能從現在各種紛雜的信息中發現真相,指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總之就是需要多看書,多積累,多思考。
另外這本書是臺灣人翻譯的,圖靈翻譯成涂林,薛定諤翻譯成薛丁格(另外肯定還有一些我沒注意和不知道的),看起來相當的不習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