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工作技巧的總結

不知不覺,自己已經工作了6年零4個月,說上不長,但是說短也不算短了,碼了那么多年的代碼,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屬于自己的工作技巧,這些技巧談不上多么高明和完美,但是他們確實在實際工作提高了自己的效率。值得用些筆墨來表達自己對于它們的“敬意”,^_^

1. 問題收斂定律:問題其實沒有自己想想的那么多,只要逐個地解決掉它,那么總的來看,問題的個數是收斂的;

2. 事情辦成了,但是問題沒有解決,這是不行的。有的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為趕時間,采取了一些“將就”的辦法,最后把事情完成了,但是那些困難和問題遺留了下來,如果這些不解決,它們早晚會蹦出來再“為難”自己一次的。

3. 遇到棘手的問題,可以采取書寫的方式幫自己理清思路。書寫的東西是:自己遇到的問題的現象,所有可能的原因,每個原因如何去驗證和排除;

4. 開發一個新功能的時候,也可以采取書寫的方式:先在紙上寫上自己要做的事情,針對每個事情再寫出偽代碼。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慢慢地把整個功能的框架先搭建起來。如果發現有的東西自己不確認或者不知道,那就單獨創建一個小工程去求證。不要一上來,就堆砌代碼,否則自己大腦那點“CPU和內存”早晚會被耗盡。

5. 對于一些低復雜度,但是重復性的工作,尋找一個合適的節奏,對于提高效率至關重要。人是一個討厭做選擇和判斷的動物,因此對于低復雜度,但是重復性的工作,盡可能地減少做選擇和判斷的次數,盡可能地讓人可以無腦去操作。

6. 同時有好幾項工作要完成時,可以采取每天集中一段固定的時間(譬如一個小時)處理某一件事情的方式。因為人在保持專注的狀態下,效率最高。

為什么書寫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思路呢?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我們的大腦好比“CPU+內存”,無論是計算能力和存儲都是有限的,而當問題比較復雜時,大腦難免應付不過來,而紙和筆這個時候就好比硬盤上的“虛擬內存”。當問題比較復雜時,大腦先把一些資料從有限的“內存空間”中“轉存”到“虛擬內存”中,這樣大腦就有更多空間去實現復雜的邏輯計算和思考。如果大腦某個時間需要“虛擬內存”中的信息,再將“轉存”到紙上的信息導入大腦也是不遲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