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這樣的書,幾千年一遇。因為太深奧,所以需要有人注解,有人領讀。
跟傅老師讀《易經》
這書也是朋友留下的,翻看過,還沒細細琢磨。不過,孔子都感嘆要五十歲以后讀《易經》,要不我也向他學習,等十八年后再看。
看書這件事,的確不必圖多。看100本暢銷書,不如一本經典看100遍。
時下流行各種雞湯,其實,所謂的人生道理,先賢們已經講到底了。今人講的,基本是新瓶裝舊酒。
入世博功名,待人接物,看《論語》。
出世養心性,忘懷得失,看《莊子》。
對個人而言,入世、出世的道理明白了,剩下的就是操作問題,技術問題,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寫計算機代碼,學辦公軟件,練腹肌,炒股票,等等。
這些東西,只有刻意練習,沒什么大道理。
唯一有點問題的,可能是感情問題。大哲們在這個問題上很保守,基本沒怎么說,也可能是沒經驗。
讓我說,還是那句話,先做好自己。其他的,留給時間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