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保研季,近日頻繁接到學弟學妹們的保研咨詢,有問我面試流程的,也有問我選擇專碩還是學碩的,我自身經驗不多,所以只能勉強給出一些建議。當我反問他們為什么選擇讀研時,他們的回答千篇一律,無非想追求更高的學歷或者對科研感興趣,讓我失望的是,沒有一個學弟或者學妹能站在長遠的職業規劃角度上回答這一問題,他們真的像極了一年前的我。
一年前的我還坐在考研教室里奮筆疾書,背著厚厚的英文單詞,刷著肖秀榮1000題,啃著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讀完的專業書,那時候的我好像沒有功夫考慮自己為何要讀研,滿腦子想的就是:老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后來我就陰差陽錯地被保送了,沒有任何規劃地就成為了一名研究生,如今我們開學十天了。你要問我讀研日子如何,我想用一個詞概括:豬狗不如!
首先,研究生選導師套路深。曾經有同學問我要不要提前聯系導師,我說,不用,學校說了導師都是雙選,提前聯系也沒啥用。于是我就默默等到開學的導師雙選會,會后我私下問同學們選導師的志愿,不少同學告訴我,已經提前與導師聯系,雙選會只是一個形式,然后剩下一臉懵逼的我淚流滿面。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先下手為強在選擇導師上就是金科玉律啊!當然也有其它更難以捉摸的套路,比如提前跟導師聯系,導師也給出了回復,最后還是沒能拜師成功。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有同學要背地里問候導師的親人了,但是也無濟于事,奈何牛人大咖這么多呢?
其次,研究生學習壓力大。對于文科類專業的學生,除了上課之外還要閱讀大量的書籍文獻。以我們專業為例,僅一門課的文獻就有28本之多,其中英文文獻百分之三十左右,繁體文獻百分之十左右。當然還有老師規定的各種論文,要求很簡單啦,也就是要達到C刊標準啦,說到這,我想哭!理工科雖然課程安排較少,但是你要做實驗,周一至周五除了上課,你只能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實驗室,想溜走,想開小差,呵呵,沒準你的導師就坐在你對面。
再其次,研究生的學習很枯燥。研究生階段主要的目的是提升研究能力,實踐技能那是本科階段的的任務,導師會逼著你發文章,不發文章的研究生跟咸魚有何區別?看文獻,做調查,分析數據,撰寫文章,日復一日,周而復始。最后,你以為研究生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呵呵,too young,too simple!除了學習,你還要搞好各種關系,中國人的關系就靠吃吃飯,喝喝酒,聊聊天,如果你有社交恐懼癥,那就尷尬了!
對于一個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讀研的人來說,這樣的研究生生活是痛苦的,如果你明確地知道讀研的意義,你將會度過很充實的兩年或者三年光陰。
如果你本人對研究很感興趣,那么讀研是你的必修課,也可以順便讀個博,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的工作,其實我想說,這個研不讀也罷。讀研不會提升你任何實踐技能,更不會教你技術層面的東西,它只能讓你得到更多的間接經驗,甚至是一些假大空的理論。另外千萬一定不要認為你讀了研究生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了,尤其對于人文類學科專業的同學,(想留校任教的除外),與其浪費三年的時間在讀一些枯燥的文獻上,不如直接進入企業踏踏實實地積累三年的工作經驗,企業看中的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你搞科研的能力或者你鉆牛角尖的能力。(學碩與專碩除了時間與學費,沒有本質性的差別,都要搞科研!!!)
兩年或者三年的時間足以發生很多的事情,社會環境行業發展都會產生一些改變,讀研的經濟成本很低,但是時間成本卻很高昂,2016年很熱門的職業,或許2018年市場就已經飽和了,讀研沒有提高你的選擇性,反而降低了自己擇業的范圍。我曾經在一個很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實習,也認識到一些行業內的大神,我以為他們的學歷很高,至少得是碩士畢業吧,實際并非這樣。小五哥本科是學的是人文,現在卻成為了一個碼農,那些高深的編程軟件計算機語言都是在工作之余學會的,他知道實際的工作中需要什么技能,于是針對性地去學習;塵師兄也是邊工作邊學習,缺乏什么知識就去補充什么知識;還有斜杠青年哈默,線下組織拆書小分隊,線上分享經驗,如今已成為領英、今日頭條等自媒體的專欄作家。他們沒有專門拿出時間去讀研,但是他們沒有忘記思考,沒有放棄學習,工作照樣順風順水。
我不否定讀研能夠為我們帶來很多,比如學歷的門檻,人們可以輕松地跨過這一道門檻,有機會接觸別人沒資格接近的工作;比如研究過程鍛煉了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我們更加理性更富有邏輯地解決問題;再比如,讀研給我們一個進入社會的緩沖期,讓我們以更接近社會人的性格融入到真實的社會中,讓我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將來的工作。但是這一切都要以自己的意愿為前提,讀研是你的興趣所在,而不僅僅是父母的望子成龍;當然這一切也要關乎于自己長遠的人生規劃,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都要明白你所做決定的分量。
我不希望你是因為別人讀研才選擇讀研的,也不希望你只是抱著一顆功利的心走進研究生院的。結合自身情況,了解全面的信息,認真權衡讀研利弊之后,做出一個至少讓自己滿意的決定,然后再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要相信,愛是不會覺得累,也不會覺得艱苦,更不會覺得日子豬狗不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