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出自梁曉聲老師之口,他說這話反過來說就錯了。
當然這句話是有前提的,前提想必讀者心里都還是有個底,沒有前提反例可能多過正例。
女人在選擇配偶時思考的角度和深度,較男人來說,與男人和女人逛菜場時的表現是一樣的。然而一旦相處,雖說兩人在一起是互相影響,但撇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古今中外男人對女人的本質外的影響的確是要更多一些。隨意腦補幾個大家熟悉的女性形象,李清照,居里夫人,我不知道說江青合不合適。
從理性一點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最早多才多藝的應該還是男人,說簡單點就和孔雀開屏是一個道理吧,不過開屏雌性孔雀是模仿不來的。而放到當代,至少在擇夫這個問題上,對于女人來說的確是越來越困難和復雜的,當代男人的過剩是有目共睹的。
而男人,特別是當代大眾,從懂得吸引異性開始,便在女人這所學校里上交學費了。很大原因,就像那些年里柯景騰的臺詞:"成長最殘酷的地方就是,同齡女生永遠比男生成熟。"就是在思考著她為什么突然生氣了?明天要給她怎樣的驚喜?為什么最后不能在一起?的路上,就是在“可能我還是忘不了她”,“我覺得還是不去打擾她了”,“無論如何祝她幸福吧”的話語中,男孩,成了男人。挑過的禮物,買過的早飯,一起看過的電影,她最后對你說的話。就在那最后掐滅的煙頭里,化成一絲青煙。愛,忘不了,痛,也忘不了。但也別忘了,還有深夜等你歸家,被你嫌棄吐槽卻還是碎碎念你的母親。感覺因母親成熟的男人至少在生活中是更值得托付一些。
閑言碎語,愿彼此更好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