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二十年來北京,我想我會激動的難以入睡。
然而在今天,只能用平淡無奇來總結(jié)吧。
1、交通——6.5分
首先為公共交通點個贊,四通八達的公交線,覆蓋面挺廣的。
不過不太適應的是,上車時要刷一次卡,下車時還要刷一次,按距離收費,這與別的城市只刷一次不同,我有兩次下車時忘了刷卡,事后想起叫苦不迭,因為要按最遠距離扣費。
另外每個公交車上,隨車有一個保安,有的略外向,會大聲提醒你上下車,握緊扶手,趕快坐好之類的話,有的則略沉默,全程把臉望向窗外,若有所思。
當時還覺奇怪,公交車都無人售票了,又多了一個隨行保安,大概是對公交車上的暴力行為和突發(fā)事件的一種防范?
出租車方面,待了一個星期,僅成功攔到過一次空車,平時要么根本看不到,要么從來不停,當然了,路上各種黑車橫行,也不見有人管。不過僅僅一次的出租車體驗也比較差,從上車到下車,司機的京罵就沒停過,罵行人,罵別的車,罵電動車。
電動車,三蹦子,老年代步車,自行車,很多。大一點的路口,肆意沖撞著。
還有滴滴,算是在交通出行上,扳回一城。
北京真是太大了。
2、旅游——7分
沒去太多景點,好在去后海還是什剎海的那天,天藍風輕,圍著湖邊慢跑,散步,遛彎兒的人非常多。順道走去鼓樓,鐘樓。
最后繞出來的時候,想就近坐地鐵,由北向南穿過南鑼鼓巷,感覺十分的糟,狹小的街道擠滿了各色游人,摩肩擦踵,徐徐而行,兩側(cè)小店售賣著不知道哪兒來的玩物,每個店里倒是人頭攢動,生意很好。
第二站就是故宮了,提前買了門票,結(jié)果忘了帶身份證,幸好可以提供號碼,便順利入園了。
人山人海自不必說,入口沒多遠的右手邊有一塊圍起來的綠地,一個升旗手正在重復的練著升旗,一遍又一遍的收、理、揚起。
故宮之大,讓我暗自為古代那些年紀大的大臣擔憂,這一路走過來,趕著上早朝,多累啊,大小宮殿,地磚多有破損。
妙的是,遇到大冶過來玩的一家四口,夫妻二人攜帶二老,大冶金牛的,大冶話太過于特殊,隔三五米的時候就聽到了,上去打了個招呼。
城墻、閣樓、牌匾等,顏色凋敝,暗淡,不復從前,隔絕開的龍椅,也落了灰,看起來臟臟的。
只有屋頂?shù)娘w檐,仍顯犀利。
一路走完,盡顯破敗,長長的紅色宮墻之下,行走之間著實壓抑,由南向前,行至神武門,便出來了。
下午去了天壇。
皇權(quán)已逝,存在過的痕跡,也慢慢被風沙,年復一年的揉搓著,慢慢只存在于皇城根兒的茶余飯后的笑談中。
這幾天國家博物館閉館,便去了白云觀,和旁邊的首都博物館,藏品豐富,去的比較晚,到5點閉館時,還有三樓四樓沒逛,有點可惜。
3、美食——7分
感謝森鍋帶我去吃局氣,烤鴨,雖然等位也等了一個小時。
后面自己一個人去吃了88元羊蝎子,那晚特別餓,吃的特別干凈,滿足。
其他的本地美食就沒過多嘗試了,基本以漢堡為主。
至于炸醬面,沒敢嘗試,更喜歡武漢的熱干面吧,其實在上海待了這些年,雪菜肉絲面、黃魚面也都不錯。
4、北京人
我住在廣渠門那兒,小區(qū)是一個類似上海的老破小,小區(qū)樓底下時常有老太太,老大爺三五成群的坐著曬太陽,拉家常,我想他們大概是地道的北京人兒吧。
其他時候,公交上,地鐵上,購物中心里,肉眼看去,也很難分辨哪些是北京人,哪些人是外地人,不過東北人確實很多,一張口就聽得出來。
四川人好像來旅游也挺多的,哈哈。
比較有趣的是在圍著后海走的那天,一個94歲的老太太,扶著自己的輪椅,一邊推行,一邊看著道路兩旁的胡同,說這兒以前不是這樣的,念叨著。身邊的保姆大概嫌她走的慢了,喊老太太快坐上來,推您快點走。老太太嘀咕了幾句,坐上輪椅了。
保姆便快步推著老太太,路過我時,說老太太今年94啦,耳朵有點背了。
這一老一少的,分外有趣。
餐飲行業(yè)中,服務員都很客氣,張口哥,閉口您,態(tài)度都很好。
5、生活便利——5分
難以理解缺失的便利店,近似于無,非商業(yè)區(qū),8點后街上便行人寥寥,與上海真的不能比。
至于8點后的夜生活,更是少之又少,酒吧多集中于某一區(qū)。
10點后回家十分不便,只能叫滴滴,打車這輩子是打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