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幸運遇到了盧森堡博士 ,他的一本《非暴力溝通》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這是一本非常暢銷的書,他在1984年,成立了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范圍內的爭端和沖突。
那什么是非暴力溝通呢?
? 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愛—-即“非暴力”。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來,他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不再條件反射一般粗暴地對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愿望,重塑我們對沖突的積極思維方式,打開愛和理解,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聯接,使得人們樂于互助。故稱之為“非暴力溝通”。
? 我們難以避免來自周圍的暴力言語,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使用非暴力溝通不受傷害,促成雙方理解。同時,我們也可以選擇愛的言語取代像指責,嘲諷,否定,說教,隨意評價等暴力言語。
? ? 今天咱們來談談溝通這個話題 ,為什么要談溝通呢 ?這個話題其實每天都需要 ,無時無刻不在, 什么是溝通呢? 就是你平時說話對方接收到了, 你要表達的是什么 ,你的需求是什么 ,那么目的達到了就是溝通 ,如果你只是說了 ,對方理解的意思不是你想表達的 也許對方根本沒有做到傾聽 ,這樣的溝通就是無效的 ,你我之間也許因為溝通不暢, 造成很多不滿或不愉快。
? ? 妻子對半夜12點才回家而且還有一身酒氣的丈夫說“喝 、喝 、喝 、你就知道喝 ,你咋不喝死算了” 你有沒有說過這話 ?你是想讓丈夫喝死嗎 ?你這是溝通嗎 ?你這是發泄情緒 。
? ? 盧森堡博士曾去巴勒斯坦難民營的一個清真寺做非暴力溝通的演講,盧森堡博士是美國人,你想他去巴勒斯坦是冒著生命危險,因為巴勒斯坦人恨美國人,當這些人知道他是美國人的時候,引起人們的憤怒和辱罵,他的翻譯勸他離開,他卻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和一個憤恨的巴勒斯坦人對話,結果他還被這人邀請到他家去吃飯。可見非暴力溝通能解決非常嚴重的爭端。
? 非暴力溝通適用于各個層面的交流和各種環境,如家庭、學校、組織機構、談判等。它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四者構成了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模式。
第一.觀察并說出事實
觀察你看到的事實,說出來 。
這里強調觀察和評論經常混為一談,這里只是強調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
你總是很忙。
爸爸是個好人。
你們覺得這兩句是評論還是觀察,其實這都是評論。
還有 “妹妹經常不洗臉”這句也是評論 “經常”就是評論。
妹妹今天早上沒刷牙。這句才是觀察,說的是事實。
? 書里的一首詩反映了觀察和評判的區別 有時不帶評判的觀察真的很難做到 以前的長時間的形成習慣 需要一點一點的改變 內化成自己的思想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
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 他是個懶惰的人 還是
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 他是個愚蠢的孩子 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使勁兒看了又看
但從未看到廚師
我看到有個人把食物
調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著炒菜的爐子
我看到這些但沒有看到廚師
告訴我 當你看的時候
你看到的是廚師還是有個人
做的事情被我們稱為烹飪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
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
因為你可能無所謂 我也想說
這只是我的意見
第二.說出自己的感受
? 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不是表達感受而是表達想法。
例如我高興 我感動 我幸福 我難過 煩惱 孤獨 這些詞匯才是感受
就是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更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使溝通更加順暢。
對半夜回家的丈夫說:“你連續三天都這么晚回家,我感到很難過,我很孤獨。”是不是這樣的溝通會比較好。
第三.說出理由
我希望這個家更像一個家,而不是旅館。
我希望你能把玩具收起來。
第四.提出要求
我想你能不能每星期抽出三天陪我一起吃個飯,或者一周咱們抽出一個晚上看一場電影。
我們需要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大多數的家庭產生矛盾,是因為你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對方真的不知道。因此要直接說出來,并且具體表達出來。對方才不會理解錯誤。
通過學習非暴力溝通,學會傾聽和感受,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同樣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效果就完全不同。溝通需要學習和套路,有章法。
根據書中所提到的四點去指導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肯定發生改變。因為太多的人并不是不想好好溝通,而是不知道該怎么樣去好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