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編號64號
I. Allegro molto appasionato
很熱情的快板
II. Andante
行板
III.Allegretto non troppo - Allegro molto vivace
不太快的小快板-很活潑的快板
作品介紹: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門德爾松e小調交響曲創作開始于1838年。這位時年28歲的天才正在擔任萊比錫格萬
特豪斯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也稱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指揮,當時的樂團首席小提琴手叫斐迪南·大衛(Ferdinand David),這首協奏曲就是為他創作的。門德爾松原計劃第二年首演這首協奏曲,誰知卻在創作過程中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那就是信心不足,門德爾松感到自己無法創作好這部作品。實際上,門德爾松1822年,13歲的時候曾經創作過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但是并不算成功,可以算是一個天才的初試啼聲吧
整整6年時間,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一直沒有問世,直到1844年,門德爾松最后一次訪 問英格蘭歸來,靈感突然眷顧,才最終寫完了樂曲。很多人都說,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首女性氣質的協奏曲,高雅柔美,溫婉多情,有 時還流露著一點點的感傷。
全曲分三個樂章,按照作曲家的要求,要不間斷的演奏,這樣的先例是不多見的,常見的只有貝多芬的第5鋼琴協奏曲第2,3樂章是連續演奏的。
第一樂章,很熱情的快板。管弦樂的琶音營造了略微傷感的開始,小提琴第一主題迅 速把樂曲帶入了夢一般的世界,抒情的主題猶如清新的海風,伴著浪濤的轟鳴,變化出華麗的花朵。第一樂章接近結尾處有小提琴獨奏的華彩樂段,這是獨奏家們展示技巧的時候,利用主題的素材,他們演奏著高難度的音符。最后的尾聲逐漸沉寂,只剩下大管低沉的 嗚咽把樂曲引入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行板。小提琴的主題純潔,柔美,似乎在溫柔的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中段從樂隊中浮現出悲傷的聲音,小提琴的顫音似乎在低聲哭泣,悲哀很快又讓位給純凈的主題。
第三樂章,不太快的小快板到活潑的快板。引子部分繼承了第二樂章有如回憶般的平靜氣氛,然而在一陣定音鼓之后,小提琴開始活躍起來,光輝燦爛的,有時又略帶頑皮的,就像一個快樂的天使。在小提琴的帶動下,整個樂團也最終激動起來,樂曲結束在一片歡快的聲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