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鳳凰山
一直聽說鳳凰山很美,想去,沒成行。今日陽光明媚,終得空,帶孩子去游鳳凰山。
從鄒城出發,驅車東行,一路上,灑過水的道路干干凈凈,沒有一片樹葉,空氣清新,路邊,樹木成林,偶有羊群在路邊的樹林里吃草。一切,新奇而美好。
大約五十分鐘,來到張莊鎮鳳凰山腳下,抬頭望鳳凰山,藍天白云下,山體高聳入云,陡峭而雄偉,山頂是東西走向的懸崖峭壁,矗立在那兒,形成一座山脊。
沿著水泥小路往山上走,沒幾步就是人造石級。踏級而上,是鳳凰亭,雕刻著藍色花紋,古色古香。亭子北面,峭壁處,有一許愿的地方。好多人許愿留下的神像依次排列在那兒,莊嚴肅穆。亭子西邊,依稀可以看到金針花的干枯枝葉。如果夏季來,鳳凰亭周圍肯定是花團錦簇,綠樹掩映,美麗非凡。
走過鳳凰亭,才真正進入景區。人造石級遙遙地通向山頂,石級兩旁,松樹郁郁蔥蔥,兩邊的扶手,塑造出了樹木的顏色、花紋,平添了大自然本色。
沿著石級往上走,一個感覺,陡。陡峭的山,陡峭的石級。山頂,遙遠,入云。天空,瓦藍瓦藍的,飄著幾多白云。從沒見過這么藍的天,純凈,沒有一絲雜質。不像城市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看不到一點點藍色。
走走停停,來到一大佛雕相處。據說是唐朝石窟佛像。大佛處,是一處斷崖,聰明的唐朝人,依據山勢,在此處雕刻了一座佛像。許多人在此上香,許愿,祈求大佛保佑心想如愿。
轉過大佛,往右往上走,是最陡峭的一段石級。臺階高度變大,變陡,需扶著扶手踏級而上。在避風處,有一棵柏樹,竟然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抽出了一片新綠,大自然真是神奇,不可思議。大約此處背靠懸崖,避風,向陽的緣故吧。
再往上走,有一處平臺,供游人小憩。依稀可以看到當年白蓮教起義留下的寨墻的痕跡,大致呈東西走向。據考證,白蓮教起義寨墻,自下而上有數道,現存約近千米,四周山坡處存有輔墻碎石,多為塊石、碎石壘筑。
繼續上行,來到半腰山處,有供游人小憩的石桌石登。有一游人把汽車開到了此處的平臺處,真是不怕山高路陡。
歇息過后,繼續往山頂攀登,越往上,山勢越陡峭。走走停停,每遇從山上下來的人,禁不住問一聲,到山頂還有多遠。下山的人答一句遠著呢,令人望山頂而生畏。正猶豫要不要繼續攀登時,一七十多歲的老人在孫兒的陪同下爬了上來,給我們年輕人平添了繼續攀登的信心和勇氣。于是,繼續攀登。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登上了山頂 。站在山頂,俯瞰鄒東大地。遠處,群山連綿起伏,好像矮了許多。層層梯田,裸露著黃褐色的土地,等待春季,種植地瓜或者花生。山腳下的水庫,波光粼粼,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頭頂藍天,腳踏鳳凰山,有孔子登“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我登鳳凰山而小鄒東大地。
關于鳳凰山的來歷,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據傳很久以前, 鳳凰山一帶遭遇大早, 一連幾個月不下雨,莊稼眼看就要枯死,人們都準備背井離鄉去逃荒。 就在人心慌之時,鳳凰山下婆要福離村子里的一個老婆婆做了個夢,夢中她被一只鳳凰馱到了東海,恩請東海龍王開恩救救這兒的百姓。 龍王看著可憐兮兮的老婆婆,就答應了三天后送雨來。老婆婆很高興,鳳凰便馱著老婆婆飛回來。由于長選奔波,鳳凰累死在山頭。老婆婆顧不得安葬鳳凰,便奔走相告:“不要再走啦!三天后就要下雨”。夢醒之 老婆婆將這件事告訴了當地百姓,老婆婆還說她的夢很準的,一輩子都很靈驗。大家都想:走也不 差這一兩天,就都留了下來。果真,三天之后下起了一場大雨,大雨挽救了莊稼,也救了百姓的命,正當老婆婆帶領大 家行禮謝恩時,天空中映出一只鳳凰,慢慢飛走了。為了紀念鳳凰的偉 大功績,世人便把過座山取名為鳳凰山。
鳳凰山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資源豐品,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2012年,成功申報為濟寧市級森林公園。這里山青谷幽,樹木茂盛,花團錦簇, 松柏凝翠,各種山花姹紫嫣紅,植被豐富多樣。有柏、櫟、刺槐、合歡、山榆等木本植物,和黃苓、何首烏、地費,丹參 常等草本植物45科180種。還有數量較多、形態各異的古樹名木。有200余年的牛心柿10余株;150余年的牛心柿30株。另外還有大面積近百年的板栗、山楂等。山上盛產大棗、黃梨、核桃、栗子、山楂、蘋果等鮮果。到處生長著各種顏色的雛菊,給鳳凰山增添了無限生機。 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隼、貓頭鷹、山雞、啄木鳥、杜鵑、灰斑鳩、黃雀、獾、狐、 蛇、兔等鳥獸53種,有各種昆蟲45科127種。 山上有80余個山泉,45座蓄水池,塘壩10余座,有13處峽谷,一年夏秋季節溪水潺潺,潭池 、涌泉丁 冬,生態系統相對穩定, 是城市的生態配套區和天然植物園 。
如果秋季來游鳳凰山,樹木蒼翠,鳥聲陣陣,泉水叮咚,花團錦簇,碩果累累。山棗、柿子、板栗掛滿枝頭,將會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