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通人家長大的孩子,聽父母說的最多的教導就是:一定要好好讀書,否則長大就跟我們一樣。我們意識里朦朧的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具體是怎樣個改變法,沒有人教我們,多數人也沒有深究。稀里糊涂的大學就畢業了,也沒有多少人真的改變了命運。于是,很多人又會埋怨知識根本無法改變命運,都是騙人的。畢業之后再也不學習,因為沒有體會到學習給生活帶來的益處。
工作這些年,一直努力的做事,自己也是喜歡工作的,但在工作上面的成長一直很緩慢,如果要反思自己找出原因所在,能想到的最大的阻礙應該是不能輕松跟上司相處。
小時候怕爸媽,讀書時候怕老師,工作之后怕領導,跟他們相處的時候怎么也做不到保持平常心。
職場人際關系又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有人創造機會與領導接觸,我遇到領導一定會有意避開,心理上面真像老鼠見到貓,怕的不得了。曾經有段時間,我幾乎要認命了,覺得自己就這樣的性格,在底層做好本職工作,拿一份穩定工資,不要再有那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今年加入貓叔小灶群,見識過那么多人蛻變,加上自己不停的閱讀之后,以前的想法慢慢被動搖了。
我開始相信一切都可以通過學習變的好起來。相信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社交也是可以通過學習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比如對社交的認知方面:自己也可以通過學習變成社交高手。當然我開始的目標,并沒有想成為社交高手,只要社交不再成為我成長路上的畔腳石,所有的付出便都值得了。更何況學習社交,需要付出的成本也不太大,一般人皆可負擔。
今天說聽眾檔案、93%法則和魚熊技巧三個技巧。
1、聽眾檔案
拿跟領導相處來說,看過很多類似的分析,領導其實是愿意對下面的人有所了解的。領導能做在那個位置,接觸面和我們不同,他們也愿意聽聽下屬員工的心聲。
我需要調整心態之外,還需要對領導有所了解,如果真能把領導當客戶那樣用心做些功課,相處之時便能輕松很多。
書里給了我們3點建議:
第一:溝通對象是誰?
第二:他遇到什么困難?
第三:什么能激發他的興趣?
在溝通之前了解以上3個問題的答案,再去跟人溝通,是不是感覺會輕松很多。
2、93%法則
這個是說在溝通后,別人對我們的印象有93%都是來自語言以外的部分,比如交流時的狀態,眼神,手勢等這些形象的內容讓人印象更深刻,說的內容只占印象的7%,我們需要注意,在溝通的過程中為了讓別人感覺舒服,又能對我們印象深刻,簡化語言的同時,注意身體語言比較重要。
3、魚熊技巧
在某些情況下,一般我們都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在社交中,有一種技巧既照顧對方的感受,又能讓我們感到舒服。
有已做媽媽的同事,非常喜歡跟你講孩子的事。夏天來了,她又跟你聊孩子的話題,雖然我也是孩子的媽媽,但不喜歡在公司過多談論寶寶。你可以說:有你這么愛他(寶寶名字),他可真幸福。你今天穿的衣服好漂亮,最近正好想買衣服,你把店鋪推薦給我,我去看看有沒有其他漂亮的衣服。
掌握了技巧,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運用技巧加以練習。實踐可以讓你對理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總結一下:今天主要說了溝通前語言做的準備,注意身體語言,魚熊技巧3方面。
社交高手是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學習和練習達到的,相信自己也可以。
參考書目:《如何實現有效社交》[美] 凱倫·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