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482字,閱讀時間4-8分鐘。
一個真正的連接關系,是指能讓你成為完整的自己,成為真正的、真實的你,是能調動你的心臟、思想、靈魂和熱情的一種關系。——《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系》。
01.開頭的幾句廢話
這本圖書的全稱是《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系》。這是今年閱讀的第20本圖書,本月的第3本了。
外國人寫的此類非虛構類圖書一般晦澀難懂,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文化環境的差異,理解上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第二個原因是翻譯人的水平;第三個原因比較重要,就是這些寫作的人比較喜歡顛來倒去的寫。
既然這么晦澀難懂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堅持閱讀,竊以為是找尋思想。
讀書,讀的不是樂趣,而是對一種帶來開悟思想的追求,以及追求過程中的無限樂趣。
好吧,現在開始對這本圖書的解讀。
02.為什么這本圖書這么受到歡迎?
我本人和我身邊很多人比較注重自我療愈,就是要搞定自己的內心,不去考慮外界,把自己變得強大一點、再強大一點。“行之不得,反求諸己”,這是一個自我修養的必修課。
這觀點和做法一點毛病都沒有的,只是細細回想,一個人真的可以與世界隔絕嗎?《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一再強調,人要走進社會,幸福就是能合作,類似的觀點還有《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中,一個人脫離不了社會,必須培養社會能力。
推薦這本圖書,基于一個基本現實: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內心都不會強大到不受外界影響,總是或多或少受到身邊的人影響,好的、壞的、深層次的、淺層次的,這些影響到我們的升職加薪、心情、身體。
這本圖書,用特別啰嗦和復雜的方式詳細梳理了四個層次的相處模式,作者還說,這種關系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可能情況。
全書12章,經過重組進行解讀,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四層關系究竟是什么樣?(第1、2、3、4章)
第二部分:第四層關系對我們有哪些影響?(第5、6、7、8、9章)
第三部分:如何建立第四層關系?(第11、12章,還有部分觀點散落在各個章節)
整理資料中我們發現只要想追求進步的人,終其一生都要追求、打造第四層關系。
03.第一部分:我們身邊都存在什么樣的社會關系
作者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幸福有三個決定因素:大腦、思維和社會關系。
他把這三個因素就叫做幸福三角形。
發明這觀點的西格爾說:正如一個硬幣有正面、反面和邊緣一樣,能量和信息流的現實情況也至少有三個層面:在“人際關系”中共享,在“大腦”中的具體機制,以及在“思維”中的調控。我們需要全部的三個要素,三角形的三個部分,來創造變化和高效能表現。當我們對三角形的每條邊進行強化時,我們的幸福感都能提升。
這段話有點繞,簡單的說,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促進我們的大腦和思維的提升。
舉個栗子,你被領導大罵一頓(人際關系亮出了紅燈),是不是覺得走路沉重、額頭出虛汗(大腦傳遞信息,導致身體機能出問題),再然后思維有點亂了,精神渙散,不在狀態(思維模式發生狀況)。所以,人際關系、大腦、思維都是相互聯系的,孤立存在的情況較少而已。
既然人際關系這樣重要,作者指出,關系有四個層次,一、二、三都不好,我們要追求第四個層次。
四層關系的描述特別復雜,但是如果換一個說法,也許易于理解:
第一層次:孤立狀態。
這一層次的人組建了一個獨孤求敗派,派別的人不乏有精英、領導層、工作狂、自卑者、神經病患者、抑郁者。
他們平時不愿意與其他人交流、不愿意互動、不愿意聽取、封閉自己。
高傲者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態,絕對設防、把自己變成孤島,事情都自己抗起來。
自卑者、抑郁者恐被人恥笑,把自己包裹起來,與他人沒有連接,容易鉆進牛角尖,最終自殺、碌碌無為一生。
結果還是很嚴重的。
比如,大部分自殺的人,都可能處于此類狀態,包裹內心,失去與這個世界的連接。
比如,很多高層領導很有可能眾叛親離,得不到最真實的反饋,開會變成獨角戲、一言堂,對個人,對企業都沒有辦法,甚至傷害過大。大家再想想那些貪官,能當上官員,不能說一無是處吧,但是為什么最終走上入獄之路,除了缺乏監督、人性貪婪,經不住誘惑,其實,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孤立了,自己孤立自己,別人也在孤立他,聽不到真言、聽不見建議,一人說了算。
孤獨求敗派的結果,大抵都不理想吧。
第二層次:不良連接。
我們把有這個感受的人稱為不良連接派,我們有沒有發現,在人與人相處中,有的人說話做事總讓自己感覺如沐春風,有的人總覺得特別不舒服,這個讓你不舒服的人與你就形成不良的連接。
作者說,這里的不舒服定義為:過高的期望、完美主義、不合理的要求、愛挑剔、吝嗇贊美、羞恥感、內疚感、有貶低行為、緘默。
不良連接有兩個直接后果:
第一是感覺糟糕極了,自問自己,為什么會遇見這樣的人,怎么在她/他面前總抬不起頭。
說個案例:一個朋友的父母對他期望很高、追求完美,對他學習嚴格要求,甚至畢業后找女朋友更是橫加干涉,父子關系搞的很差,這個朋友就覺得很不舒服,為了你們,我已考上大學了,滿足你們的愿望,現在我娶個老婆,你這個不滿意,那個不滿意,886。于是,他離家出走了。這個朋友父母快10年沒有見到這個兒子了。這第二層的不良連接的矛盾搞大了。
第二是對自己產生懷疑。
說個案例: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同事,因為平時耿直,還有不會溜須拍馬,她的直屬領導就不太喜歡她,總會找她麻煩,她內心還算強大的,但是上班時間總是面對面,心里開始自己懷疑自己到底哪里錯了,寶寶心里苦。
如果有人讓你感受到這樣的感覺,如果你可能讓別人有這樣的感覺,趕快自我反省下,或有辦法改變,不能讓別人迷失、自己也不能迷失,人生不長,脫離這些糟糕的感受尤其重要。
第三層級:虛假的良好連接。
這個派別的人,汲取了第一派獨孤求敗的失敗教訓、第二派“討人嫌、沒朋友”的失敗宣言,開啟了歌舞升平、你好我好、不求一生,只要短暫快樂。
我把第三層級人際關系稱為:看上去很美派。
“看上去很美”派喜歡被人恭維、喜歡恭維別人,喜歡物質本身帶來的快感、不斷追求金錢、追求性關系、喜歡沖動購物、喜歡舞廳、蹦迪、甚至喜歡社交、喜歡攀比虛榮。
如果你有以上的1-2個,基本處于這個層級可能性較大。
第三層容易讓人上癮,但是上癮后,倍覺孤獨,回首一瞅,自己還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說到這,作者就認真的說,其實這三個層級會不斷替換,孤單久了,想換個派別,沒有想到又進入不舒服的圈子了。在這圈子呆久了,希望進入暫時舒服了圈子了。只是舒服一段時間,又感覺自己挺無助的、挺孤獨的。
進入了死循環了。
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作者告訴我們,有。這個辦法就是擁有第四層關系。
第四層關系:真正的連接關系
進入這派的同學們都是蠻牛叉的,一看都是精神狀態特別好的團隊,我把這個派別稱為“真實回歸派”。
作者說,無論你處于在哪種境地,無論你面對什么困難,你都需要靠這樣的連接關系取得勝利。
這一層關系的特征是:雙方都是毫無保留、知根知底、互相理解,并且互相扶持的。任何一方的真實想法、感覺、信念、恐懼和需求都可以安心地分享。
因為稀有,才顯得珍貴。
04.第二部分:第四層關系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作者說,第四層次連接關系與前三層次關系的區別在于,前三層是在消耗負面的能量、消耗負面的生命的,而第四層是在給我們補充能量的。
第四層關系給我們帶來五個方面影響。
第一方面:可以建立以自律為基礎的自由
西方人寫書一如既往的繞人,這第一個好處,簡單解釋就是擁有第四層關系的人們,對方會給我們燃料、給我們補充能量,但是也要給你自由,要想成長還得靠自律。
很多書中,都提到這樣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強大的自律能力令他們對你產生信心,有自律的人才有更廣闊的自由,多一點能力,多一些選擇吧。
第二方面:第四層關系可以帶來自由、責任和愛
作者提出這樣一個公式:自由=責任=愛。
當你擁有自由的同時,你也必須承擔責任,而這都是出于愛一一是的,“愛”的行事原則就是對他人有益、對自己有益,而不要以任何方式去傷害任何人。
第三方面:這段關系中的每個人都在進步
作者認為前三種關系都是令人低落、墮落的,第四層次就是一股清流,它要求人們做真實的自己,也將自己的問題都暴露無疑,這使得每個人都能獲得符合自己真實情況的有效反饋。
所以,第四層次的關系帶來的支持令我們安心,你會想讓大腦去思考如何發揮的更好,而不是如何避免被拒絕、避免失敗或者避免被指責。
第四方面:這關系促成階段性成長
第四層次關系中的人們也不僅只關心如何幫助對方解決眼前迫切的問題,更是將長遠的發展考慮在內。
當看到你一切穩定、安于現狀時,第四層次關系中的朋友則會伸手將你推離舒適圈,敦促你精益求精,但卻不會帶來傷害。
第五個方面:內化
靠外界的終究不是最好的辦法,只有變成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途徑。
作者認為,外部的聲音,支持、限制、糾正和鼓勵我們去主動掌握人生,這些聲音經由內化而成為我們自己的一部分,供我們任意驅使,從而收獲更良好的表現,成為更好的自己。
五個方面的好處,作者寫的特別細致,簡單就一句話,第四層關系,值得擁有,它能帶來真實、帶來進步、帶來真正的提升,處于這種關系中的人們,獲得真知和內心的安寧。
既然這么好,如何獲得第四層關系?
別急,作者給出了答案。
05.第三個部分:如何獲得第四種關系
作者給出了四個辦法,主動求助、暴露需求、避開“百慕大三角”、選擇合適的信任的對象。
這一段的理解不復雜。
方法1:主動求助法
遇到事情就是面對自身的弱點和脆弱性,要伸手向外界尋求幫助。
比如書中提到的案例,通過求助別人而解決的,這里值得提醒的,不要求助比自己還糊涂的人,這樣兩個糊涂加在一起,就變成漿糊了。
方法2:暴露需求
僅僅主動求助還不行,也得說出需求,作者用“暴露需求”這個詞,用的得當。
暴露自己的需求,就是真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對自己保持誠實,對他人保持真實,敢于暴露自己的需求,才有可能被滿足。
其實,你不說,還指望別人天天揣摩你,不太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
方法3:避開“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就是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VPR)三種角色的人際關系。受害者A找到拯救者C,說施害者B與自己溝通不好,投訴他、搞他,這樣一來二去,關系越來越糟糕。
這樣的溝通,沒有建設性意義、沒有促進成長,把大家都在拉離第四層關系。
方法4:要學會選擇值得信任的對象
不是什么人都會和你締結第四層次的連接關系的。所以要篩選,因為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要締結第四層人際關系,必須建立在彼此高度的互信之上的。
克勞德推薦給我們五個因素,即:理解、意圖或動機、能力、性格和“業績”記錄。
這太復雜了未必適合我們,就問一句,他值得你信任嗎?你值得他信任嗎?
如果毫不遲疑的回答是,可以試一試進入第四層階段。
06.回顧和總結
說到這,這本圖書基本結束了。說說自己的四點想法。
第一,讀外國人寫的書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案例,避開拗口的內容,找到思想的亮點即可。
第二,這四層關系其實并不復雜,我們避免1、2、3層關系,終其一生要有第4層關系,這是相互的,我們得自己有這樣的心態、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準備才能迎來連接。
第三,第四層關系的獲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刻意安排的,慎重選擇,比病急亂投醫更好,個人認為,不貪多貴精。
第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即便如我進入中年,也要保持學習進步的心態,這不僅是影響家庭,更是一個人活著的狀態。
分享完畢,如您喜歡,就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