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無聊-與13位日本陶瓷藝術家的一期一會》 ?林琪香 ?木馬文化發行 臺版
“是怎樣的人制造出如此可親的器皿呢?是怎樣的生活與環境,滋養著他們的心靈與雙手,教他們提煉出如此直率、如此坦誠的生活藝術品?器皿連結著我與陶藝家們,我希望能真實地認識點綴我生活的人,抱著這份單純的好奇心,我開始制作這本書。”
“在多個訪問之中,最吸引我的,從來不是燒制陶瓷的溫度,或是涂抹釉藥的方式,而是陶藝家們在他們制造的小小國度里,如何與自然共處,又如何克服自然給予他們的難題。雖然無法用文字說明,我總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他們與腳下泥土微妙而親密的關系,仿佛化為無以名狀的元素,滲透在器物之中,而這些元素是如此的迷人。”
“陶藝家們抱著心里對美的執著,跟大自然結伴,將抽象化為形體,成為美麗的陶瓷器物。”
-------------
尋訪柳宗理-出西窯
島根縣·出云市
柳宗悅在一九二六年,與陶藝家河井寬次郎、濱田莊司等發表了《日本民藝美術館設立趣意書》,被視為民藝運動等開端。【民藝】二字是柳宗悅開創的,即民間工藝,與藝術品不同,創作民藝的工匠們從不留名,民藝之中不含創作者個人的特質,只有根據風土及用途而衍生的想法,是一個無我的世界。柳宗悅常談【用之美】,意思是【因使用而誕生的美學】,民藝若不保守其用途便談不上美了。
“杯子上的黑釉凹凹凸凸的如柚子皮,撫著時感觸特別好,從黑中透出的棕色其實是陶土燒過后本來的色彩,杯耳的上方凸出了一顆像個小鼻子,本以為只是個裝飾,單手拿著杯子后才發現,拇指剛好壓在”鼻子“上,杯子拿的格外穩。民藝器物,不撫過,不用過,便無法完全理解它的好,而這好,也是剛剛好,是工匠們考慮著使用時的種種,添加減去慢慢捏成的。
”陶工們到底喜不喜歡陶藝呢?不過喜歡與否或許不重要,他們如同修行般,把自己褪去,把喜不喜歡都褪去,才能做出如此純凈、如此忠誠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