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曾提出,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于2020、2030年將分別達到8萬億元和16萬億元。基于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無論是戰績輝煌的老牌股權投資機構,還是出身名門的新銳投資機構,都將更多的目光放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中。
市場龐大,加上持續的政策利好,中國市場的醫療健康產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受到資本熱捧也是理所當然。2016年,中國專業投資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機構數量已經超過了262家,是5年以前的2倍。而投資機構的扎堆,帶來了醫療健康領域(特別是醫藥)項目估值高企。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甚至感慨,“醫藥項目估值泡沫,甚至可以與前兩年的互聯網估值泡沫比肩。”但不可否認的是,醫療健康行業確實存在龐大機會。
1.醫療健康存在真機遇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自然增長、人口老齡化以及居民衛生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醫藥制造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將直接導致我國醫療健康服務需求的大幅提升。據國家食藥監局南方所測算,在我國,老年人作為醫藥產品最大的消費群體,其人均用藥水平是我國人均用藥水平的3至4倍。并且由于老年人群體抵抗力低下,兼患多種疾病,對于藥品的絕對需求相對更高。因中國人口結構發生潛在變化,老齡化程度不斷的加深,致醫療健康的需求不斷激增,醫療健康領域持續發力,醫療健康行業近幾年遍地開花。
馬云說在未來十年,健康問題將會困擾我們每一個家庭,尤其是胃癌、肝癌和肺癌,而阿里健康就是承載著馬云的“健康夢”,旨在為老百姓帶來更為便捷、優質醫療服務,也為一些優質國有醫院進行資源優化和效率提升。
相對于互聯網行業投資的“多快好省”,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更穩健,回報更高,也更有價值。健康行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針對個人的個性化健康行業肯定是只會更加賺錢。醫藥行業就是以暴利出名的,未來健康食品和醫藥都是極為重要的,人們也會更愿意花費大量金錢在健康方面的,賺錢肯定是少不了的。
2.高科技助力醫療健康
在互聯網普及和新科技升溫的社會環境下,醫療健康逐漸與大環境融合,形式上有更多呈現。
A.互聯網+大健康
健康保險會進一步利用數字化。我們將看到互聯網作為渠道在健康險市場起到更大的作用,并且數字化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健康險的理賠、支付、風險控制、服務提供等環節。
健康保險公司將搭建大健康平臺,整合碎片化的健康和醫療服務,覆蓋消費者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診斷,治療,健康教育,疾病管理,養老等一系列服務。
B.人工智能+醫療健康
機器人在醫療領域越來越受歡迎。在美國,大約80%-85%的前列腺切除術是由機器人完成,機器人輔助手術是前列腺切除術中最常見的類型。
除了機器人手術,近年來逐漸出現了“機器人醫生”或“機器人出診”。去年8月,IBM研發的智能認知系統沃森(Watson)登錄中國。今年的2月4日(世界抗癌日),機器人醫生沃森第一次在中國“出診”,不過它主要擔任的是人類醫生的機器人助手。機器人醫生受歡迎并不是沒有原因,它曾為一名已經無可救藥的印度癌癥晚期患者找到了診斷方案,曾只花10分鐘就確診日本的一例罕見白血病。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醫生的大腦越來越強大,它們不僅擁有強大的記憶,還能迅速讀懂并掌握患者的信息,協助人類醫生進行分析。
3.醫療健康并購浪潮持續升溫
火熱的醫療健康產業一直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狀況:一小是指企業規模較小,占了80%;二多指企業數量多,相應的低端產品批文多;三低指企業集中度低、利潤率低、管理效能低。
并購是2016年醫療健康的走向,2017年并購依然是大趨勢,PE機構施展的“天花板”也遠未達到。醫藥企業并購的特點和難點也存在,高特佳投資集團主管合伙人黃青認為難點主要在這三方面:
第一,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受到政策因素的影響非常大,并且我國的很多政策通常不具備預測性,這是最大的特點也是難點。
第二,生物醫藥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專業性要求非常高,投資人需要對行業發展趨勢、行業政策及企業的研發、產品、銷售和應用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甚至很多項目需要比企業負責人具備更長遠的戰略眼光。
第三,想要并購達到甚至超越預期,并購后的整合最關鍵。醫療健康產業的充分競爭和高技術壁壘,使得并購后的整合難度比一般行業更大。
機遇與挑戰并存。醫療健康產業的并購大潮勢不可擋,醫療健康企業自身訴求也非常強烈:一方面部分無法通過IPO上市的企業希望登陸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已經上市的公司則希望乘機延伸業務領域、優化產業結構,以取得競爭領先優勢。此外,由于GMP和標準提升等因素,大批企業要被淘汰。這三方面產業的需求都意味著并購機會的到來。醫療健康行業的很多企業靠并購做大,很少憑借單一產品進入‘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
在挑戰方面,醫療健康產業的并購已經非常火爆,這為投資并購帶來了更多的競爭。但競爭的層面終究體現在各個機構的專業和優勢層面。
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也會跟隨醫療健康產業的升級轉型進入大浪淘沙的過程,未來一定也是強者恒強和優勝劣汰的局面。
來源:風險投資人(微信公眾號:fxtzr2017)
《風險投資人》自媒體平臺,投融經驗分享,風口動態分析,多角度呈現投資人觀點,每天一個投融圈的故事。
找項目找投資人,請登錄中國風險投資網www.vc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