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風靡一時的偷菜、搶車位游戲嗎?很多70、80后都知道,當時每天就是盯著屏幕搶停車位,不斷升級自己的車子,到別人的菜園子里偷菜,給自己菜園子種菜。來回味一下吧!?
還可以給菜園子里澆水,成熟了可以收果實賣錢:
甚至還能養自己的狗來管理園子,讓偷菜者無從下手:
曾經還有人將自己的園子建成開心農場:
我們可以同時擁有許多豪車,心里的滿足感油然而生,無法控制:
今天我們可能永遠看不到偷菜、停車的場景了,7月22日上午,原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發公開信,深度反省開心網在這8年里犯下的錯誤及錯失的機會。開心網赴美上市5年未果,將回歸A股,而創始人程炳皓宣布離職。
文章字數6000多字,大概講了開心網遇到的幾個機遇還有自己遇到機遇沒有把握住的前后過程。
由此可以看出程炳皓只能做一個現象級的創始者,并不是一位深謀遠慮,有著雄心和開拓精神的企業家。
開心網的出現是一個現象級的代表,吳曉波曾說過現象級泡沫這個名詞,指的是那些在互聯網上迅速引爆、引起公眾和資本市場熱切關注,構成現象級話題,但最終卻莫名隕落的產品或人物。
互聯網這個環境會帶來許多風險投資,開始開心網也拿到了許多投資,至少有幾千萬元,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多的了,經濟學家認為現象級的模式不可突破,總有一天會面臨泡沫破滅的危險,就像開心網的程炳皓說的一樣:偷菜停車,有生命周期,這就是泡沫。他稱之為“社交游戲”,其用戶遍及男女老幼,因為是橫空出世地完全創新,用戶一開始得到全新的體驗,樂趣極強黏性極強傳播極快,但是終究也會有生命周期。
但反觀近年來的微信紅包,微博等等不也是一個現象級的代表嗎?都經過了瘋狂的過程,最簡單的道理是:上帝欲要讓你滅亡先要讓你瘋狂。用戶不是對一款社交游戲失去興趣,是對所有社交游戲失去興趣。2011年之后,市場上基本沒有純粹的社交游戲了,有的只是傳統游戲加上社交元素。
而他說的熟人社交游戲平臺不是剛需,“隨著偷菜的活躍度下滑,社交也下滑
”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的。
他當時打造了一個熟人的游戲平臺,但真正的熟人開始會玩的比較樂乎,但靠這個擴大規模可能有限,大家還是喜歡和陌生人玩,舉個例子現在的微信和陌陌,都是靠陌生人支撐,朋友圈只是一個附屬的表現形式而已。人熟悉了才會發朋友圈,但先要經過熟悉的過程,那就是社交聊天等等。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熟人可能比不是熟人的經濟成本要高。
偷菜、搶停車位,如果是非常熟悉的朋友開始玩玩還是覺得蠻有意思的,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游戲的樂趣就會少了,甚至不去不熟悉的人那里偷菜,因為同樣花成本但取得的樂趣不一樣,熟人之間可以通融一點(僅限游戲中),等到玩的都無聊了不想玩的時候,這些熟人就會變的不會為了游戲而游戲。其實熟人只是支撐這個現象開始的潤滑劑。
但其實熟人并不是完全經濟的,熟人往往能滿足你片刻的虛榮心,但會導致你不必要的交往,花了時間、精力,同時又導致你過度的成本支出。有時候為面子支付的成本你是不知道的。很多的故事證明,熟人關系是超越制度而且破壞制度的。熟人關系是有選擇地超越規則,熟人之間有親疏、有利害,親密的、利害大的關系超越制度就多一點,疏遠的一般關系超越就少一點。熟人越多的地方,越沒法遵守制度,結果只能由習慣和傳統文化來支配。
在開心網得勢的時候未轉型和升級,錯失幾個機遇,當時的思想狹隘。
其實是有機會給開心網升級的,可是程炳皓都沒有抓住,從他的述說中講到,他其實只能被稱為一個現象級的程序開發員也就是技術人員,從公司管理運營來看就是一個失敗者。
在開心網初期他也看到了社交這塊,后來給騰訊搶占,又碰上假開心網的域名問題,一下子被假開心網引流了很多粉絲,導致開心網沒有過多的時間做調整。他歸咎于假開心網事件也是自身的錯誤,當時沒有好好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謂定位就是要求專業,現象級的東西要想長久發展必須要有穩定的持續的粉絲,既然看破了熟人不行,那就是要走專業化的道路,偷菜肯定會走下坡路,關注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但微信不一樣,微信有可能接觸更多的陌生人,社交就是社交,朋友圈我可以想發就發,我的圈子還在。不能將社交和游戲同等做,那就是不專業的,而開心網除了熟人偷菜幾乎沒有任何交流,沒有新鮮的血液灌輸進來。
所以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做企業的企業家需要掌握很多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看清前方道路的魄力,還有勇往直前的勇氣,也許突破一下就過去了,我們的企業家既要有豐富的技術、管理等理念,也要將企業做的更加有專業化還要長久化,我們不能像程炳皓一樣等錯過了才后悔,畢竟他錯過了好幾回了,人生能有幾個這樣的輪回呢?
同步微信公眾號: 脖子太長 ? ?(halo_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