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前有棵樹,一棵開花的樹。不知何人栽,也不知栽于何年,甚至也不知它的名字。問過好多人,度了好多遍,才最終確定——它是槐樹的一種,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叫苦槐。
為什么叫苦槐,度娘沒說,我自己猜,可能因為秋天結的莢兒是苦的而得名。
還記得第一次見苦槐,也是初夏,那時的它,樹干還沒有長開,枝條也沒有舒展,零零星星的淡紫色的花兒焉焉的搭在上面,那模樣,象極一個羞澀的發育不良的少女,靜靜的佇立著,惹人愛憐。
等與這苦槐朝夕相伴才驀然發現,它竟是周圍,乃至整個小區唯一的一棵苦槐。就在我暗自驚詫感嘆這份難得的緣分時,鄰居卻說話了,這樹留不得,其一,它不是觀賞樹,看這名字就不讓人待見。其二,秋天結成的那些莢兒是苦的,落在地上,地上的土也成了苦的;其二,常言道,樹有多高,根有多長,這樹樹形很大,根伸進院子,會和瓜果蔬菜分食營養。一,二,三,總之,這樹不能留。
的確,這苦槐的長勢,有點出乎意料。快的讓人猝不及防,快的“迅雷不及掩耳。”,幾年間,就從當初楚楚可憐的稚嫩少女,成了身寬體胖的花枝招展的大姑娘。那樹干挺拔足有三層樓高,樹枝兩三米的地方再分枝,一枝一枝的高擎再高擎,直聳入云天。每當夏天,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那樹冠就象幾了一張張開了的巨大的傘,遮住了半個小院。鄰居說的沒錯,這幾年院里的瓜果蔬菜長勢不旺,肯定與這棵苦槐有關。那些秋冬結成的莢,黃黃的,很漂亮,但因了鄰居的話,我還是一個個的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好麻煩。
是去除,還是留著。是留著還是去除。猶猶豫豫間,又是一年夏天到。
早上,在苦槐枝頭鳥雀的嘰嘰喳喳中醒來,睡眼惺忪中踱步陽臺,那些淡紫色泛著綠的碎花,就象一片觸手可及的花海,徐徐清風送來的縷縷清香,象蜂蜜和蘋果露一樣的香甜,沁人肺腑,讓人不舍離開。
夜晚,清亮的月光透過這苦槐樹的間隙照進屋里,斑斑駁駁,暗香疏影。恍如夢境一般。
有時候,靜靜的站在樹下,我會沉思良久。苦槐,它雖沒有國槐的名貴,也沒有龍爪槐的秀美,但那些花兒,那些葉兒,卻一點也不比別的花樹遜色。當然,還有它的獨一無二,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如何讓我遇見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不知為何,此時腦海里竟閃現出了席慕容那首著名的《一棵開花的樹》。
苦槐,是不是我們的這場遇見,也是因了你在佛前求了500年。
遇見即是緣,不忍說離散。苦槐,就這樣吧,我決定了,這輩子,我們就這樣相伴,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