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像往常一樣出門等公交,本以為8點15會有一輛,結果過了15,公交車還是沒來,陸陸續續有私家車來接活,5元一人有沒有坐?周邊等著急的就直接上車了。
本來我心動了,但是一想到前面花了一些時間去等,不甘心白白放棄掉。于是,繼續在原地等待。
時間嘀嗒繼續往前走,馬上快要到30了,我原地著急,畢竟快上班快要遲到了。相對于遲到而言,5元車費真的不算什么,腦里不禁想到墨菲定律里提到的“沉沒成本”,淋漓盡致詮釋當時我的心里。
什么叫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由已經發生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很多時候,我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僅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還看過去對這件事有沒有過多投入。
所以說沉沒成本不僅適用于經濟,也適用于工作和日常生活。
朋友小A,高中的時候就和現在的男友在一起。近兩年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她越來越發現與男友不合適,但她又不想分手。舍不得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她有多愛對方,而是覺得人生中最好的青春全給了他。如果這個時候分手,感覺很虧。
得與失,是人生常態。相對于“得”而言,我們更在意“失”。所以理性看待“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