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fā)照淥水,逢時吐氣思經(jīng)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fēng)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dāng)年頗似尋常人。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zhǔn)公!入門開說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fēng)。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白?梁甫吟?
春寒料峭,陽春未至。一泡水仙,一篇詩詞,一腔詩意,精誠為國。
當(dāng)葉嘉瑩老師說到,“特別是‘兩個君不見’的重點段落”,我還特意回頭看了一遍,腦海中一直都只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個“君不見”,沒想到竟還有一首?梁甫吟?,于是停留在這兒很久了,反復(fù)吟誦,細細品味。
工作一日歸來,再讀《梁甫吟》,便引用“逢時吐氣思經(jīng)綸”來開題,而且也想起了主席在《耕田樂》中的那句,“讀書甚馨香,坐待時機自主張。”
這些詩詞中,幾乎都提到了一個關(guān)鍵的字,“時”。
我想,李白在大呼“我欲攀龍見明主”時,是多么渴望自己的才能,可以奉獻于國家,也讓無數(shù)來者,猶可追也。
“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他那時已親眼所見“帝旁投壺多玉女”的驕奢淫逸,也心中早已有了“天傾”之深憂,也只好在《將進酒》中,揮灑“生不逢時”的惆悵。
正所謂“詩言志”,這一腔“詩人對幸逢知遇之姜子牙及酈食其的無限欽羨與向往”,還有“李太白在欲求仕用方面的浪漫之狂想。”
其實古往今來,多少人皆如此,有“潛居抱道,以待其時”的從容,亦有“如其不遇,沒身而已”的落寞。而這一“時”字,也讓我想起了,去年我第一次求簽,意外求得一首詩。
“天開地闊作良緣,待守良時萬事全。若得此簽非小可,公行忠正帝王宣。”
那時候的我,還困在原地。事業(yè)遇到瓶頸,婚姻遇到困境。我只好用常用的手機,給另外一個手機,開始自言自語,表達自己的憤懣,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可最終也因此,在直面自己的同時,獲得了短暫的平靜。
掙脫無望,改變無力之時,去年國慶期間,我去了福建南平,到了九龍窠景區(qū),敬仰完母樹大紅袍后,導(dǎo)游阿姨告訴我,天心永樂禪寺,就在此山另一邊,便心中歡喜,信步前往,登級而上,入不二門,見一尊善名稱菩薩,眉目疏朗,端正趺坐,便取出香條,開始膜拜,心里默念,“若能事成,必來還愿。”然后便走進了禪寺,徑直上了古寺。
這是我第一次在寺廟求簽。在一番請教后,我端起了簽桶,虔誠地跪下來,略有些慌亂地搖晃,心中甚為忐忑,不知道結(jié)果將如何。搖著搖著,一支木簽,跳了出來。這時候,還不能著急去撿,還得先打上一卦,落地一陰一陽,此簽便才是正簽。
頗為幸運的是,第一次搖,第一次求,第一次打,便求來了正主,竹簽簡樸陳舊,書寫著“第一簽”。
心中納悶了一下,沒敢多做猜測,便起身走出廟里,坐到解簽的法師對面,奉上這“第一簽”。
法師慢條斯理地問,“你求什么?”
我稍作思考便果斷答道,“求事業(yè)。”是的,此時的我,被困住了,惟有事業(yè)的轉(zhuǎn)軌,才能助我破繭成蝶,獲得真正的獨立與自由。
法師面容祥和,取出一本類似老日歷的小書,翻開第一頁,便讓我自己看,淡淡地說道:“你做啥都能成功,做茶葉生意都行”。
前面這篇小詩,便是解簽之語,心里也有了希望。
此次求簽之行,于理想信仰,本不合時宜,但當(dāng)時境遇,也是“隨心而動”。不為迷信,只謀一測,給心里注入一點信心而已。
不曾想,我竟真遇良機,從此天開地闊。此時的我,良時已至,惟精惟一。
回想自大學(xué)畢業(yè)15年以來,曾如愿當(dāng)上大學(xué)老師,又離職創(chuàng)業(yè)七年,再又重新回到職場,又是一個六年,一路走來,閱歷頗豐,唯有一條,始終不變,就是閱讀與思考,寫作與記錄,還有堅持獨立清醒,不為人左右,無意卷任何人,也從未躺平擺爛。
轉(zhuǎn)到科研院所以后,我也開啟了Deep seek模式,有了這個好幫手,便可以自由自在,深度學(xué)習(xí),深度思考,深度探索。
當(dāng)我沉浸在報告撰寫中,思索用精煉之語句,合適之詞匯,“吐氣思經(jīng)綸”時,我又重新獲得了一種滿足。
前段時間在微博看到一段話:
“沒有那么多的天賦異稟,優(yōu)秀的人都在孤獨地翻山越嶺,要知道,最終使你脫穎而出的,不是天賦異稟,而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與堅持自我的獨立,不被不相干的人影響情緒,懂得生活,學(xué)會取悅自己,然后默默努力。”
是的,縱使天賦異稟的詩仙,也有“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的獨立清醒和自我覺知,寧愿孤獨寂寞,也始終不肯只是去做一個攀龍附鳳的詩人。
AI可以代替人,但代替不了人的心智,人的信念,人的情感。接下來的路,平和而執(zhí)著,謙遜而無畏,依然是“一腔詩意為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