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就這么被提了很多年,它到底是個什么鬼?
“創新”是如何評判的,能否被創造出來呢,可以相對精確地控制嗎?這些如要深究,有一大堆的文獻可考。
然而,在這個言必稱“創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里,竊以為,真正的“創新”是一種有效實踐。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要靠干,埋頭苦干、鼓足干勁——這些和“干”相關的詞語,對于創新來說都適用。
結合互聯網產品經營和投融資對接的一些實踐經驗,可以歸納出這么一些觀點:
1、一個人一輩子會干很多事,但是這些事不一定能干成,更不一定能干好。總體而言,能干成的事大致是可以規劃和督促出來的,然而對于能干好的事,還要有一定數量的干成的事做鋪墊、做積累,為什么?因為“好”和“美”都是相對的,是對比出來的,沒有眾多綠葉相襯,如何凸顯紅花之艷?人要把事干好,前提是不斷地、努力地把事干成,一個人在移動互聯網創新創業里干的事情,是這輩子干的事情的一個子集,由此可知的,不再贅述。
2、要把事情干好,干到有效實踐的層面,只能不斷細思,最后細思極感——好的事物一定經得起也配得上細膩的打磨。現在流行談戰略,似乎一聊細節就顯得拘謹不豪邁,然而,老是空談空喊一些大顆粒度的口號,極不利于把事情干成。所以要把事干成,一看邏輯,二看質量標準,對此兩者,顆粒度越小越好。
3、對于一定的機制體制,是否可以通過創新增值增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尊重機制體制的現狀,合理創新,這又回到有效實踐這一點上,只不過在實踐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因素會多一些。所以創新的背后實際上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淪陷為問題專家。
4、很多情況下,創意只是創新的中間品,尤其對于移動互聯網創業而言更甚。創意要轉變為產品,并且打開一片市場,是一個有長度的過程。如何縮短這個過程,要靠持續的有效實踐。
5、以后再有專家和你談“創新”,是否值得聽下去,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能否指導有效實踐,如果不能,你就禮貌地走開吧。
更多有溫度的文字,請關注微信訂閱號“junhere”,和5萬小人物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