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這7個學習方法,
想不上清華北大都難!
古語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就是說既要注重對真理和思想的認識,又要把握具體的方法和思路。學習正是如此。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太過盲目,很少去反思和總結,導致花了時間和精力,學習效果卻不明顯。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升學考試,它更要求我們做一個清醒的智者,變得更聰明。而這就少不了對學習方法的掌握,這也是有經驗的教師在多年的課堂教學中一直給學生強調的。
時代在不斷發展,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去學習新事物。為此,常常有不少學生家長在微信上和我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一位家長向反映說:“老師,孩子進了高中,感覺學起來特別吃力,成績一直排在中等。這該怎么辦?她明明很努力,卻收效甚微,我也很苦惱。老師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建議嗎?”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考慮引導孩子掌握一些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高中不比初中,不管是知識量還是學習難度,都有一個明顯的提升。死學不如巧學,光靠努力是不夠的,找到正確的途徑,才能事半功倍。今天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特意整理了這些記憶方法。歡迎家長朋友們及時收藏保存,分享給孩子。相信能給孩子學習提供些參考。
1.都有一個錯題本? 2.都有一個好題本? 3.新課之前一定先預習? 4.先復習后做作業
5.做作業要計時(限時訓練)
一、計劃管路——有規律
1.長計劃,短安排。
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后,在制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
2.擠時間,講效率。
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后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后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堅持下去,形成習慣。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放學回家后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0分鐘為界,中間休息10分鐘,下午第五節、下午第四節若為自習課也列入計劃表內。
二、預習管理——爭主動
1.讀: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后,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老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就要寫在預習本上。
2.寫: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書寫下來。讀寫同步走。
3.練: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后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會做了,就說明了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系,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三、聽課管理——重效益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預習跟不上。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等等,更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
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后懂的則在80%-90%左右。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
四、復習管理——講方法
1.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以的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復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的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說明了你已經很好的復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完全不記得就是漏缺部分,需從頭再學。
3.看:即看課本,聽課筆記。既有面,更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重點,也包括加快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4.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并做上記號,以便總復習的時候,注意復習這部分內容。
5.說:就是復述。如:每天都復核一下自己嘗過的知識、每周末復核自己一周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寫作能力增強。
五、作業管理——要自律
1.不計時不作業;2. 不復習不作業;3. 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其解先放過,后攻堅;4.不檢查不作業;5.不小結不作業;6. 獨立作業忌抄襲。
六、錯題管理——常反思
有了錯題本和難題本就會考試,目的是為以后復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的知識點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每頁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題;第二部分是錯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能舉一反三;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第五部分是復習次數。
七、難題管理——會溯源
一般來說,難題之難多半在于題目所涉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思維跳躍性大、邏輯性強。因此,對于難題,建議用溯源的方法整理。
一是查清題目所需知識清單,同步辨清知識間內在聯系;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思維中路徑,查“堵歧”點;三是借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