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斜風,細雨,微寒。
沒有一絲絲準備,前一晚只是想尋一靜心之處。思來索去無果之際,驀然想到了那些年的大學校園。
雨刮器在重復緩慢的工作著,仿若遠方有誰在招手。車里適時放著Bandari那張One Day in Spring的專輯,細膩的鋼琴,配上優美的長笛,如果不是這個季節出了錯,真以為馳騁在春野之中。
一個鐘就到了,當時就懵了。原本是要到熟悉的南校區南大門,導航卻到了一個陌生地。開放式的廣場僅駐立著一個古典建筑風的亭樓,若不是亭樓旁執勤的安保,真不知這是校門,若不是廣場遠端赫然HNUST五個大字標識,真以為走錯地了。
停車,雙腳著地的瞬間,一股莫名的興奮感,像極了舊時過年拿到壓歲錢的孩童。清凈的道路,澄澈的湖面,三三兩兩的學生。靜默的長橋,倒影的建筑,走走停停的行者。
問道正在測繪的學弟,方知是東門,以湖為界,北為北校,南為南校。學弟識趣的說,你這學生模樣真看不出畢業都快十年了。許是這一身簡便的穿著,和那草綠色的小背包,讓他判斷出了錯吧。
姑且隨意前行。湖的另一邊,株株紅梅含苞欲放,幾處白梅綻放其中,心想這是聽聞中的梅園?果不其然,紅梅勵志園。六年前在深圳,當時的校友會捐贈的,石刻下方留名的很多都是當年有過謀面的出色校友。
半個多鐘,依然陌生。忽然轉頭,會心一笑。大水塔消失不見,信息樓挺立如初,終于到了南校區。各種熟悉的角落一一走過,帶走了手機大量的空間。考研日又逢圣誕節,校園里人影稀疏,教室里偶有那么幾個勤奮的孩子在自習。
邊走邊在同學群里語音直播,大家似乎都很忙,但總有那么幾個弟兄始終在線互動。一路上說著笑著,如同身邊還有他們一樣。
忙于家庭,忙于工作,忙于應酬,忙于玩樂。現在的很多人都忘了有時候應該慢下來,甚至停下來,然而絕大多數的大人們都不會明白這有多么重要。忙,豎心旁加個亡。
美食廣場,十塊錢券,四個菜,已經很滿足了。坐在一個計算機學院的學妹對面,記不得聊了些啥。
1棟205改名11棟205了,墻面刷新了,床鋪更換了,桌柜還是老樣子。十個床位縮減到八個,一個坐在桌前玩游戲,一個坐在床上聽音樂,一個換鞋背包準備出門,三個還在被窩里,算是知道校園里人影稀疏的原因了。學弟們似乎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總是需要略顯尷尬的主動挑起話題才能讓他們說些話。這一區的宿舍已經拆得差不多了,這一棟是僅剩的幾棟之一了,明年再來的時候不確定還在不在了。
聯系了當年教英語的老師,相談甚歡。平日里更愿意稱呼她小雙姐,畢業那年還抱著她家當時不到一歲的女娃拍過照。而今又得雙胞胎,那明年過來不是得抱著兩個娃拍照了。
通往凌威網吧的路,多年前不知是哪位大神在谷歌地圖上標注的。很多店面都換了新顏,凌威網吧確是還在經營。
一起成長起來的圖書館,想進已不得進。很多時候你很想要進到某些地方,但是別人不給你通行證,就不要傻傻的在外面徘徊了,除非你是神奇的魔術師。
尋道去往北校區。路過一大塊開墾出來的菜地,各種青菜長勢不錯。菜地尾端,一位老者正俯身清除雜草。現在若看到一個人,平心靜氣,眼神澄凈,爽朗勤快,覺得這樣很美好,很想親近。攀談中得知,墾地是為了明年四月種點南瓜,這個天出來勞動一下暖和身子也是挺好的,即便是開春再長草那又如何。
偶然經過藝術學院雕塑系,一個神秘的地方。恰巧一學弟開門進去,便跟隨而入。算是滿足了好奇心,各種雕塑栩栩如生。四年都沒能進去過的地方,居然今朝得進。
北校路上,遇一老者慢跑而來,看著有些眼熟,似乎在哪見過。下意識迎向前,跟他問路體育館的方向。過后,一邊在肯定就是某個照片上見過的,一邊又在否認沒有這么巧的事。
手機在11棟205充過一次,電量又開始不足。問得一學妹,說是學生食堂里應該有插座。食堂內好幾群學生在組織平安夜的活動,小賣部也是進出的人群,唯獨一女生不受干擾靜靜的坐在靠門口的餐桌上認真的學習。女子大美為心凈,中美為修寂,小美為體貌。原本想找她借本書看看,打發這等待的時間,但又不忍打擾。在一旁默默的看著,心想這就是大美之境吧。
尋過櫻花園,又尋明湖。幾位長者在湖邊垂釣,聊起當年也在這湖里釣起過的草魚,長者們饒有興趣。閑話間,甩起一條鯽魚。長者笑稱,一下午沒開胡這真是沾了你的光。
某處宿舍下,一男生拿著一支大紅的玫瑰向一女生說著啥,女生害羞的雙手捂著臉。這樣純真的畫面也許只有校園里才能看到吧。小伙子,祝你成功。
喜愛一切徹底的事物:出生,死亡,欲念,禪定,善樂,純凈。不喜愛不徹底的事物:自我保護,設立禁忌,道德綁架,弄虛作假,表里不一,半死不活。
臨走,隨意拼了些圖發到朋友圈,附文:
嗨,好久不見
你變了,更美了
我也變了,更好了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