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到書店,很多人都是長吁短嘆,網上買書便宜和方便,逛書店,逛個什么勁,這就互聯網代給圖書行業最深刻的改變,圖書電商徹底顛覆了消費者的圖書消費習慣和模式,上書店買書已非消費者的主要選擇了。圖書,說白了也算是一種文化商品,線上購買或線下購買,對于消費者來說,并無實質的區別,哪實惠去哪,哪便捷去哪,這無可厚非。
當然,我們也知道,如今的消費者需求趨勢也是越來越個性化,圖書電商能滿足消費者圖書購買的基本需求,但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更多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比如閱讀指導、文化活動、書友互動等只能在線下才能進行的消費需求,就值得商榷了。這也實體書店突圍圖書電商的機會。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經常參加一些諸如騎行、羽毛球、越野、跑步等俱樂部,我們大概也不會為在哪買自行車、羽毛球等裝備而過分憂慮是線上或線下,其實,這跟我們買書是選擇在書店或網店購買一個道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之前不被人看好的主題書店,此時回歸或許正當時。
互聯網+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人們圖書消費的基本需求,但是虛擬的網絡空間,并不能完全取代人與人之間互動和交流。圖書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絕非僅是消遣和休閑之物,更多的作用和功能,還是讀者自身知識和能力提升的一種途徑;也并非書一讀就能獲取相應的結果,讀者之間關于圖書內容的交流和互動,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和客觀的需求。
傳統實體書店由于其圖書售賣的功能,基本上被圖書電商的價格之刃所廢,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不能適應新形式的實體書店被迫關門或轉型;更有甚者,圖書電商巨頭開始布局線下實體書店,并宣稱所售圖書“線上線下同價”,這將使絕大部分的實體書店走向倒閉的絕境,因此,實體書店轉型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可否認,以前的傳統主題書店在圖書市場上是很遭讀者待見;特定的圖書類型,特定的消費需求,概念雖好,但實質上還是以賣書為主業;但是,主題書店由于主題的限定,經營的范圍也隨之被限制,潛在的消費者群體也隨之縮小,因此,傳統主題書店的經營,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單純的圖書買賣,確實很難支撐起主題書店頭頂的天空。
我們身處的世界,是一個越來越追求個性需求的世界。互聯網+相對容易地把擁有相同個性需求的人聚集起來,這是我們這個社會新的發展趨勢;朋友圈,不僅存在于線上,同樣存在于線下,主題書店或許也會成為朋友圈的一種類型,為人們所熱捧。因興趣而聚,是網絡社會最為鮮明的社會特征。
什么樣的主題書店會重獲新生?老蔣個人覺得譬如健康、烹飪、攝影、創業等類型的主題書店應該大有可為。興趣是引子,書籍是媒介,活動是紐帶,書店是家園,這就是老蔣對新型主題書店的簡單概括。
如今的主題書店,不可能像以往傳統書店那樣,讓人感覺是冷冰冰的感覺,從賣書到賣服務的轉型是實體書店新的商業模版,做一家有溫度的實體書店,應該是主題書店基本的要求。主題書店的核心就是為共同的興趣而立,歡迎新朋友,變為老朋友,是主題書店的主要工作。譬如攝影主題書店,不僅有專業的攝影圖書、溫馨的攝影會所,還有精彩的攝影課堂和豐富多彩的攝影活動。讓主題書店成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大家庭。
主題書店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互動,書店跟讀者的互動,讀者跟讀者之間的互動。主題書店的主題活動就是打造主題書店核心競爭力的制勝法寶。讀者之所以加入主題書店,這個我們形容為大家庭的圈子,關鍵還在于書店所提供的價值超乎他們的想象。定期開展關于圖書主題的活動,就是聯系大家最好的紐帶。譬如烹飪主題書店,每周的烹飪課程,就是媽媽最好的相聚的機會,也是主題書店價值的最好體會。大而全是美,小而精也是美。
主題書店運營宗旨是讀者精神家園的構建;關于書店的文化價值,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或許空洞和寬泛,如果說某某書店跟自己很深的情感,或是代表某地,老蔣覺得這些都很扯,對于傳統的書店,對于消費者來說,只不過是買書之地;出門在外,逛逛當地的獨立書店,最大的成因,或許根本就輿論的引導。書店和讀者之間的情感,并沒有如某些作品中描述的那么深情。
老蔣對于新型主題書店的理想,講到了精神家園,一定程度上,這家書店所帶給讀者的價值,絕非是在書店買書幾本書所能帶來的。書店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交融,是建立在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之中,這種情感是在一次一次收獲頗豐的讀書活動中培養起來的。這或許也是主題書店想要獲得成功,挑戰最大的地方。
漂流是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經歷面對的人生旅程。心靈的慰藉,對于當代都市人來說,這種需求更加迫切和強烈,而興趣是人與人之間互動和交流最好的橋梁。主題書店的出現,為都市人提供一個可以相互取暖,學習提供的場所和家園。這背后所孕育的商業機會和社會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理想雖然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老蔣眼中的主題書店對于如今的實體書店而言,挑戰或許不僅一點點大,而是非常之大。首先,店長這個關,很多店主就過不了。新型的主題書店是因某類興趣而生,店長應該是這個興趣的“達人”,店主能玩得轉,書店才會有吸引力。店長就是書店的名片,文化標簽。大家只會選擇跟會玩的人一起玩。
其次,主題書店的活動策劃,堅持不易。主題活動是主題書店的靈魂,是書店存在的意義所在。如何推陳出新,如何日積月累,都在考驗著主體的運營團隊的能力和耐心。好的東西之所以不能長久,就在于不夠好得長久,很多時候,堅持不懈也是一種優質文化的品格價值。
最后,主題書店的盈利考量;任何一種商業模式,不贏利都是在瞎整。傳統實體書店要盈利,銷售規模是唯一的任務指標。主題書店盈利的空間,不在于書籍銷售的多寡,在于會員的規模和讀書活動的質量,以及其他服務性收入。服務收入才是主題書店真正的贏利通道?;蛘?,這點才是傳統書店轉型主題書店最需要研究和考量的地方。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個性需求市場被極大的釋放出來。因此,對于主題書店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人們的書店情懷會,或許會以另一種形式的回歸?;ヂ摼W+:主題書店回歸正當時!
(作者蔣衛民簡介:中國互聯網書業專家,“圖書試用網”和“圖書鏈”主編和聯合創始人。微信公眾號:laojiangshu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