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發現老家的院子有顆拐棗樹,還是在老婆撿到拐棗時,我才知道的,于是便勾起我對許多往事的回憶。
對拐棗的最早記憶,模糊的概念大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吧,那是一個深秋中霧氣沉沉的傍晚后,住在村邊幾乎獨立于村莊的四爺來我家里聊天,他從破舊的棉夾襖里掏出一小把似乎干柴一樣的樹枝遞給了我。我爺說:“老快接著,你四爺給你拿的是拐棗,拿去吃去。”我在大人的示范后,吃起了拐棗,那奇特的甜味,驗證了它的另一個俗名“夜半甜”。
后來才知道,在整個村子里,只有四爺家的院子外長了這顆有著“萬壽果樹”美稱的拐棗樹,印象中那顆樹是很挺拔的、樹冠茂密。還記得每當到了深秋初冬的早晨,路過樹下的人們,偶爾也能彎腰撿到從樹上掉下來的拐棗,我也曾是在那棵樹下撿拾散落下來拐棗的人之一。
再后來,隨著村子的發展,在拓寬道路時,那顆拐棗樹也不復存在了。至此,對于拐棗的記憶僅停留在那個印象里而已。后來偶爾在街道上見到有賣拐棗的,也僅僅是微微一笑而過,讓思緒不再去觸及童年時的美好圖畫。
去年是初次收獲并知道了自家院子的拐棗和拐棗樹,不曾想今年的拐棗卻意外的豐收了。那偶爾從墻外傳來路過的人們話語“誒,這家還有顆拐棗樹,這么甜啊”時,母親都會開心地高興上一陣子。
希望于我家院子的拐棗樹更加枝繁葉茂,才會有更多的拐棗落向院外的路上。
2013年12月18日于草樓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