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對的,只管去做,其他由他去吧。
類似這樣的文字,在我們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托手機和微信的福,朋友圈里這種雞湯出現頻率尤甚。
雞湯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它自有它的效用,在人的某個階段,它可以是一劑不錯的良藥。雞血和雞肉也是一般道理。
潤物細無聲的雞湯
人如其名其實并不見得,因為我們不能預見一個人的未來。而當我們人為進行歸類的時候,它就肯定與它所歸的類別名稱息息相關。雞湯文之所以得名,也是因為它如同雞湯一般,滋養人心而又潤物細無聲。
如是對的,只管去做,其他由他去吧。
這聽著就是天然自帶逼格,而且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你只要稍微讀一下,就會覺得被滋養,好像心里有什么不快在這一刻都被暫時的裹上了一層雞油的濃香。這就是雞湯的特點。
贊完它之后,自然少不了有一番損。
和我們正常的雞湯一樣,雞湯文也是"不頂餓"的--雞湯文它能夠讓你的心變得舒服,但是它對你的問題實際上并沒能起什么作用。知道對的方向就前進,這不是廢話嗎?如果是錯的你還會走啊?
整句話的重點應該在于:什么才能確認我們做的是對的?該如何做?怎么跟其他干擾物周旋?雞湯通通沒有告訴你,也不會告訴你。雞油的下面還是那堆爛攤子。
這么說來,雞湯倒是個沒用的東西了。其實也不盡然,在對特定的人,它會有另外一番療效。
一般虛不受補的人就最應該調養。同樣的,那些在現實世界里迷失自我,缺乏希望的人,有雞湯的滋養,效果是再好不過的了。
<擺渡人>里,小時候的小玉不知道跟病床為伴了多久,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明天會是怎樣。但是,一個在她所能看到的世界的璀璨--馬力,為她演奏,帶她游車河,然后告訴她:“時間只會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這口雞湯不可謂不濃。
興奮劑般的雞血
打雞血是上個世紀60年代一種不科學的醫療方法,它可以讓患者感覺亢奮異常。打雞血之所以能興奮就是身體進入異物產生的應激反應。跟興奮劑差不多的效果。
雞血文也是一種精神的興奮劑。喜歡這種文的,多數都是領導…而且喜歡轉發給下屬看。
典型的雞血文類型,莫過于講述一個人堅持每天早起兩個小時,做什么什么,然后就成功了。然后聽了這個故事的你頓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一手操過手機把明早的鬧鐘調到了5點鐘鬧響,結果第二天早上睡到9點鐘才起來…
很明顯,雞血是可以刺激我們自身,讓我們透支一部分的動力出來。所以它適合那些必須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的人限量使用。效力過后,該休息就好好的去休息吧。不知死活持續給自己打雞血,最終出來混的,總也是要還的。
管春在想辦法幫毛毛賣餅無法,一本<反向人>無疑就成了他的一劑雞血(原來還有他所不知道的方法,更搞笑的是它被管春"證實"有效)。這劑雞血點燃了管春和它的小伙伴,之后…他們齊齊在醫院住了幾天。
雞肉頂餓,但是會膩
喜歡健身的人都會更多的選擇吃雞肉,特別是雞胸肉,因為它是廉價易得的優質蛋白。
對于干貨文我們一般也用雞肉來形容。它們能告訴你問題的本質,指導你如何實踐,如果你能把它消化了之后加以實踐,就能將其變成產能。
它是很實在的一個東西,但不見得他就受歡迎。雞胸肉是優質蛋白,但是它口感不好,缺味,嚼多了會膩。干貨文則因為它"干",所以讀起來很費勁,不容易理解,讓人覺得累。
它不像雞湯和雞血,能給你帶來即時的反饋。你需要把雞肉消化完,再去行動才能將它變成真實可見的反饋。
陳末剛開始教小玉如何成為擺渡人的時候,小玉一直不理解:為什么要抱著冰塊,為什么要餓肚子?為什么要感同身受?直到她去拼了命的劈酒,她才知道要擺渡馬力,也需要為他找回拼命的理由。
人生在世,不過一場不斷送死然后重生的游戲
不管是雞湯、雞血還是雞肉,都沒有好壞之分。他們都只是人生游戲里的道具,在于你怎么去用。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自己在什么境地,適合用什么道具,而不是胡亂使用,飲鴆止渴。
人生這款游戲就是在不斷地打怪升級戰BOSS。
每次失敗都是被BOSS一掌拍死,然后我們復活重來,直到我們打敗它或者放棄。不同的BOSS是生活中不同的關卡,你可以有選擇的去挑戰,但是想要獲得某個BOSS的特殊獎勵,你就只能去跟它死磕。
最后,等一生走完了,游戲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