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出行 | 在重慶生活了三年的表弟帶我三天走完他的山城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我不是一個喜歡大晚上在外頭晃悠的人,也沒有登高望遠的愛好,但游覽他城總不能免俗于觀賞夜城風光。

以前在香江邊飽覽維港夜色,在東方明珠腳下如織人潮中散步,在臺北101俯瞰宛如大陸城鎮般靜謐的市中心,在藍紅色調的東京塔里聽band隊彈唱,在溫哥華瞭望臺里等夜色降臨然后趕赴海邊看煙火……大概因為習慣了廣州的城市燈光,我總覺得人造霓虹不論多么絢麗多彩,都難以比肩燦爛千陽的光和熱,所以很少把夜景掛記在心上。

可重慶夜景卻是我們這趟旅行的重頭戲,是最值得分享的記憶。

南濱公園 看對岸夜景

▌重慶初印象:“地鐵”飛梭樓宇間的的城市

輕軌對于重慶人就像地鐵之于廣州人一樣,便捷而不可或缺。

因為表弟在重慶念書,我一直想著在他畢業前去一趟重慶。翻翻手機日歷,眼看就要到陰冷的12月了,趁著11月還未太冷打算去一趟。家人聽說了我的出行計劃,也要同行,他們比我先出發,提前到達武隆,很湊巧地大雪剛落:高山飛流,綠草白雪,肥馬黃葉,讓我這個未曾見過雪的南方人好生艷羨,懊悔為何不多請幾天假。

那天,飛機準點到達重慶江北機場,我拉上行李,在江北機場站搭乘輕軌和表弟碰面去了。

記得剛上初中那會兒,和爸爸在飛往九黃機場的小飛機上偶遇了一個工程師爺爺,他是研究地鐵工程的。談起地鐵,渾厚北方口音的他眉飛色舞。據說當時在國內,北京、廣州和重慶的地鐵技術最先進。因為建筑文物多、高樓地基復雜、地形地質特殊等原因,這幾個城市的地鐵施工難度很大。譬如,遇到了無法避開的地基,就得把高樓的地下柱子鋸掉,在下面建一個像凳子一樣的新地樁,頂住上方的建筑,同時給地鐵開出一條通道。

在這樣的描述下,嚴謹而艱苦的工作宛若切菜燒飯一樣輕松有趣。從他的口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盾構機,聽說了地鐵隧道是如何一點點挖出來,又是如何神奇地用巨大水泥管加固。其中,重慶的地鐵特別有意思,是“在居民樓里穿來穿去的”。聽著他的描述,山城的模樣依稀出現在我想象中。

等我親身坐在這個在樓宇間行使的“地鐵”時,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嘆。開出站臺和隧道后,光亮透過大面積的車窗照射進來,依山而建的居民樓仿佛近在身旁,呼呼地與你“擦肩而過”。這樣的風景在地下鐵路里可見不著。在李子壩站,輕軌就在一棟居民樓里穿過,置身其中可能不能察覺個中奇妙,但從遠遠看去就是一道奇特風景。


鵝嶺公園 亭臺邊眺望江景

▌山城動情處:夜景和手機攝影

我在三峽博物館里看到歷史各時期的重慶地圖和模型才知道,重慶曾經是一座有城墻的城。重慶城的大致位置就是如今的渝中區。俯瞰下,渝中半島宛若巨龍長舌探向兩江匯合處,那舌尖便是朝天門所在。時光流轉,城墻早已不在,近代動蕩,當代劇變,高樓拔地而起,兩江兩岸不斷擴張,曾經的一座城是如今的一個區,不變的是依山而建的房屋和傍山眺望大江大河川流不息的尋常生活。表弟覺得,重慶的一好便是這種山河臨近所帶來的開闊大氣。

我們住在較場口站四號出口斜對面的重慶瓦舍旅行酒店。這青旅所在的居民樓距離商業圈步行街很近,走幾步就能到日月光廣場,再過去就是解放碑了,對于光觀客來說是極方便的。

出了青旅右拐,有老景點十八梯,那是倚著高而抖的山坡修建的樓梯。過去長長的樓梯兩旁都是老房子,可惜如今房子都拆得差不多了,從高處望只見一片廢墟。表弟給我指了指青旅另一側的方向,他說那里可以通向山城步道。到了晚上,山城步道極美,黃色的欄桿都亮起了燈,宛若金色游龍環繞半山、愜意穿行。我們到重慶的前一晚,他和來渝游玩的高中同學游蕩到晚上十二點,又動身摸黑走步道,那時路燈都滅了,只望見江北那岸熒熒燈光,第二天想來覺得后怕,旁人聽來倒是有趣。


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門、渣滓洞、白公館等等都是觀光客必去的景點,似乎不去這些地方就不算“到此一游”。老實說,這些景點讓人感覺多少有些雞肋,不如博物館和老建筑耐看。

再者,對于娛樂生活異常豐富、容易感到麻木乏味的現代人來說,要想在尋常景點里看出花兒來挺不容易的。幸好,攝影裝備的升級換代和手機攝影的流行讓我們有了一種感動自己的途徑。

在人人必拍的景點照里,經由自己的玩味揣摩和動手攝影,獲得了一種平淡生活里小小的成就感。


渝中夜色

千廝門大橋連接渝中和江北兩區。渝中一岸在夜里最是光亮,洪崖洞發著紅光,勝似人間魔境。過了橋,左側,江北區馬路邊紅綠燈下是拍攝洪崖洞和千廝門大橋的最佳位置。

坐在索道車廂里越江而行,冷風呼呼中感受江河開闊,殊不知自己也成為了別人抬頭仰望的景色:發光的箱型飛行物劃過天際,不見索道,不見來蹤。

我最愛的一張照片:站在鵝嶺公園亭臺樓閣眺望夜景的身影

表弟說,許多人知道在“南山一棵樹”景點處可遙望整座城市的夜景,卻不知鵝嶺公園塔尖所及的江畔燈光更閃亮動人。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穹頂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仿古重檐圓攢尖頂和重檐歇山屋頂造型,讓我變成星星眼的迷妹。喜歡那紅綠對比的艷麗色彩、墻體和梁柱舒朗大氣的線條、重檐層疊的繁復和簡潔淡雅的幾何地磚。

千廝門大橋

重慶多云天常有,而萬里晴空不常在,尤其是這陰涼的11月里,太陽很少露臉。可能因為這樣,山城夜景遠勝白日風光。



▌旅行的快樂:回憶才是最念念不忘的風景,最樂意分享的幸福

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總會探索出各種城市私家路線,總有為自己所珍藏的城市風景。作為“地陪”,表弟帶著我們在山城里穿梭,分享他最喜歡的霓虹夜景,告訴我們他拍照時最心水的位置和角度。

聽著表弟的線路規劃,走在他曾無數次走過、拍照過的地方,品嘗他與朋友聚會時享用的美食,我不禁想起自己也曾這般帶著那些來校園游玩的親朋,以相似的方式一遍遍重走我記憶里最喜歡的小路、最欣賞的建筑和最難忘的風景:

先坐校巴到山頂最高處看吐露港無敵海景,在天人合一處拍照,然后沿著樹影搖曳的山道優哉游哉地看各異圖書館。盡管親朋一臉懵圈,我依舊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我最愛的大圖里藏著各種溫暖舒適的角落……很快地,我們穿過百萬大道,走下中國文化研究所和行政辦公樓之間的樓梯,撇下校巴慢慢下行。回頭右顧,在樹林間瞥見教堂尖頂已經亮起了燈……在邵逸夫科學樓五彩燈光下,鉆進蒙民偉大樓,拾級而下。小小的我們猶如碩大校園的萬千血管里上下流動的細胞。不一會兒,穿過龐萬倫學生中心,坐在教堂一般的學生餐廳吃著一份酸菜肥牛粉。繼而,咂咂嘴走在勒杜鵑落花染紅的湖心小路上,抬眼便回到了進校時那巨榕遮頂的大學站……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回廊和裝了紗窗的窗戶

原來,那些讓人念念不忘,讓人最樂意分享的,其實是我們的記憶。能沿著別人的回憶走一遭,也是一種仿似幸福的快感。

在現實游走時,腦海里蒙太奇般回閃從前相似的場景畫面,就像品嘗美食時,幾種口味來回跳躍,復合出新的味道,新的味蕾體驗。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重慶美食報告:不辣即微辣,微辣即無限

這是一份來自游客的美食體驗,僅供參考,各取所需。

【好又來】

兩個店鋪一個在商場入口左側,一個在右側,據說右側的更好吃

表弟帶我去解放碑那邊的“好又來”搓了一頓下午茶。很有趣,它那有兩家店鋪,表弟說他一本地同學告訴他這“好又來”是他的童年回憶,在商場樓梯上的那家店鋪更好吃一些。店鋪外人很多,沒有座椅,大家人手一紙碗,拿著一次性筷子,嗦著粉絲、粉條或者涼糕,或站,或坐在花壇邊沿。美食夠美,足以抵消其余的“糙”。



酸辣粉是最經典的,我點了一份不辣的。滿滿的一勺鹵肉蓋在香菜、花生米上面。那肉,我的天,好香啊,是我吃過最香的鹵肉!那粉好軟,混著酸咸醬汁,極開胃。有意思的是,我那酸辣粉分明不辣,可我卻感覺到胃里一陣發燙,鼻子里滲出一陣水。我好奇地嘗了一夾表弟碗里紅油泡著的辣粉,舌頭感受到一陣麻辣燙。

辣夠了,熱乎了,往身后的垃圾桶輕輕一拋,扔掉手里的紙碗,再去買一小碟涼糕。涼糕看起來像黃黃的米糕,極滑軟,顛一顛,圓盤狀的膏體抖一抖。劃一小勺,舀些許紅糖漿,放嘴里,口感細膩,甜中有堿水的回味。

還有一種叫涼蝦的甜品,大概是同種用料但做法不同,膏體化成米粒大小、彎月狀的米花,一頭粗一頭細長,所以才叫“蝦”吧。“小蝦子”在甜漿里密密匝匝,會讓密集恐懼癥患者害怕。

【餓狼串說】

表弟帶我們來吃這家很受歡迎的火鍋店。回龍灣的那條路上兩邊好像都是各種餐館,大概是因為靠近學校,年輕顧客特別多。

“串串”是重慶火鍋的特色,但因為沒有對比,我并不知道這家店比其他重慶火鍋店好在哪兒。倒是一上來,一人一罐香油很是豪氣,讓我這個沒見過世面的忍不住一陣擺拍。表弟像他那些重慶朋友一樣,撕開易拉罐,一股腦倒進碗里,拌入滿滿的蒜泥。他告訴我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說法,勁辣的串串得沾滿油吃才不會“辣屁股”。

他家的特色串串是“一牛五種口味”,麻辣牛肉串串、香菜牛肉串串(這個不錯)等等。我很喜歡那炸豆皮、鵪鶉蛋、鴨血(特別嫩)、薄海帶片(不要拿那種很厚的莖的部位,咸哭了)、茄子……我喜歡的都是成本很低的食材,吃不回本,哈哈。

據說旁邊那家火鍋店也很有名,也是要排隊。所以大家可以一次拿兩家的票,哪邊快吃哪家好了。

【胖妹特色面莊】


一鍋紅紅的辣湯,一碗碗分裝

大清早的重慶微冷。我徑直走到青旅前臺打聽附近有沒有好吃的小面面館。前臺小哥給我們介紹了這家面店。四個字,“好吃實在”是我對他家的評價。出了青旅,超十八梯方向走過去,在馬路斜對面遠遠就看到招牌了。走進去,也就是一家有著六七張長桌的小店,柱子后有一面短墻掛滿了獎牌。

舅舅喜歡他家的豌雜面。一大勺黃豌豆,大概先炸后燉煮,非常粉糯。面上鋪著鹵肉,肉精瘦,不帶肥的,稍可惜了些。


有選擇困難癥的,可以先來一碗牛肉大腸面,一大塊牛腩肉、一塊極佳的牛軟筋、四小塊鹵大腸,分量特別實在,一次性滿足你大清早吃肉的渴望。稍不足的是大腸鹵得過咸,所以第二天我點了一份牛肉面。兩肉兩筋,才二十多塊錢,來渝必吃。

除此以外,酸辣粉、抄手都可以嘗嘗。怕辣的,來一份清湯面,可以嘗出微辣微麻的感覺。若同行的人多,可以每樣來一份,飯菜堆滿桌子的感覺可好了。喜歡高蛋白的,可以另加一份煎蛋。

從面碗里抬起頭來看看屋內,有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背著書包的學生,還有獨自吃面的老年人……重慶人的早上就從這一碗元氣滿滿的面條開始的呀。

【胡記蹄花湯】


就在川美老校區正門左側的一排商鋪中間。不起眼的店鋪,引人注目的食客。那會兒都一兩點了,餐桌從里擺到外。定睛一看,每張桌子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搪瓷碗、陶碗,豬蹄骨頭堆得滿滿的。

好不容易等到一張五六人的長桌。店家麻利地收拾碗筷,拿著笤帚掃掉落在地上垃圾,拿來菜單,操著濃重的重慶話詢問我們吃什么。這頭點菜,那頭喊話下單。水泥砌的長案緊挨著門口,圍出一圈狹窄的“廚房”,案上擺著碗碟和放著涼菜的玻璃柜,“廚房”里排著好幾口大鍋,里頭熱著豬蹄、牛腩、排骨……


這菜,我實在受不了

蹄花兒湯是主角。一個大碗一個大豬蹄兒,皮肉軟爛,湯汁乳白香甜,豌豆粉糯,大概是川菜里面最清淡又最肉汁濃厚的菜品了吧。牛腩土豆里的小土豆香糯,一把新鮮折耳根配上糖鹽醋辣子,一碗無味豆花配上一小碗辣醬,一份皮蛋尖椒,一大碗白米飯……極尋常,卻又極豐盛的一餐。小菜里,最喜歡皮蛋尖椒:皮蛋是雞蛋鹵的,尚嫩;尖椒和豉味濃的醬汁在一起塊兒,開胃。最怕的是折耳根,新鮮的洗潔精味兒,我實在接受不了。

【鄧莽子老火鍋】


表弟說他家的老店是在一個地下室一樣的空間里,進門就看到炒辣椒,去的人特別多。他帶我們去的是旁邊的一家分店,寬敞些,人也少一些。位置在坎井巷,一棟居民樓最底層。


老火鍋的特點在于這“老”,愈老愈辣,愈老愈香。我們依舊點了個鴛鴦鍋,可惜清湯鍋架在紅得發黑的油湯中間只有碗口大小。豬肉丸、牛肚、脆肚兒、牛腱、豬里脊、冬瓜、青菜……一一下鍋,一一入懷。飯館里打著明晃晃、黃澄澄的燈,照在鍋里鍋外,火熱火熱的。


那天因為豬蹄兒吃多了,我吃晚飯時其實沒有什么食欲。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最好吃的是豬肉丸和綠豆汁。

【舌尖記憶】


終于,我們的最后一頓告別了辣油火鍋,吃了頓川菜里的炒菜,好吃。據說在當地也是很受歡迎的。日月光廣場的這家食客卻不多,不用等位,環境舒適。我們選擇了大眾點評里四人份的套餐,然后單點了一份環球一號。這是一種甜品:巨大的油炸空心糯米球,外頭沾滿白芝麻,其實挺像廣東的煎堆。薄而脆,酥香極了。


干煸四季豆特別好吃,辣子雞的雞肉緊致香口,酸菜魚用的是鯰魚非常滑嫩,黃牛肉炒菜青(菜心粒)……店里的菜調味、火候、色香都很不錯,算是給我們的重慶之行畫上圓滿句點。

▌旅行攻略附錄

1. 機票:這趟旅行準備得很快,我決定出行的第二、三天就陸續訂好了機票和旅館。

11月12日 10:10-12:25 川航 廣州-重慶

11月14日 18:35-20:40 南航 重慶-廣州

三天兩夜。因為旅行前后還有上班,不想弄得太累,所以機票挑選了時間不早不晚、價格適中的,雙程大約一千出頭。

2.住宿:重慶瓦舍旅行酒店

我偶然打開螞蜂窩重慶住宿推薦的第一家青旅,很喜歡里面的布置,評價高分,也沒再比較其他就定下來了。去到后發現的確優點多多,長輩們除了吐槽沒有電梯外,對旅館其他方面都很滿意。

推薦重慶市區游的朋友優先考慮這家青旅。地鐵較場口站四號出口出來,馬路對面是清真寺大廈和7天連鎖酒店,旁邊有一火鍋店,往里有一樓梯口,上幾層樓就是。招牌和入口都很不起眼。 》http://s.imfw.cn/1N5kel

3. 行程:因為我們待在重慶的時間不多,觀光點都在重慶市區。表弟帶我走的線路是這樣的:

D1 步行:【解放碑】(白天)-【好友來】下午餐-【重慶美術館-】【洪崖洞】(白天)-【白日江景:千廝門大橋】(走到江北區看渝中區)-坐輕軌:大劇院站-較場口(和家人匯合) -的士:【朝天門】(看兩江匯流處天色漸沉華燈初上)-回龍灣【餓狼串說】晚餐-重慶南濱公園【沿江夜景】-步行:【長江索道】(從南岸區到渝中區)-【解放碑】(夜景)-旅館

D2 步行:【胖妹特色面莊】早餐-輕軌轉的士:【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步行:【胡記蹄花湯】午餐-的士轉輕軌-【三峽博物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坎井巷【鄧莽子老火鍋】晚餐-的士:【鵝嶺公園】-步行轉輕軌(鵝嶺站-大劇院站)-【渝中區夜景:大劇院、千廝門大橋、洪崖洞】-的士:回旅館

D3【胖妹特色面莊】早餐-【磁器口】-【渣滓洞】【白公館】-【舌尖記憶】午餐

不好意思,我是大禮堂的迷妹

▌彩蛋:小圓問表弟

我:最喜歡重慶什么東西(事物/地點/食物/特質)?

表弟:最喜歡重慶這種高高低低、亂中有序的城市布局,以及火鍋串串中隱藏的熱情。

我:最不喜歡或者到現在都不習慣重慶什么東西?

表弟:重慶人說重慶話時不由自主的快語速,與有時過于耿直的說話方式,讓我不大適應,不過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我:重慶什么地方最適合戀人去?

表弟:我覺得是鵝嶺公園,因為那里算是渝中半島的一個制高點,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的兩江夜景,而且相比南山那里也更少人,對于情侶談情說愛很方便,嘻嘻。

我:在重慶快四年了,在重慶做過最瘋狂或者最無厘頭或者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表弟:這樣一回想就覺得大學期間好像也沒做什么特別轟轟烈烈的事情。倒是最近和一個同學一邊聊天一邊散步,從銅元局下輕軌一路沿江邊走到朝天門對面,從晚上七點半走到半夜一點半,鬼知道我們是怎么能走那么久。


白云機場里的一景

我:用三個詞概括重慶,你會用哪三個詞?

表弟:熱烈 直接 瀟灑

我:覺得自己什么時候比較帥?

表弟:不看臉的時候?應該是剛剪完頭發或者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吧。

我:真心覺得自己帥嗎,有多帥?

表弟:并不覺得啊,但是不看臉的時候絕對是男神級別的,看臉的話頂多只有我姐十分之一帥氣吧,哈哈

我:什么事情讓你覺得自己長大了或者成熟了

表弟: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長不大的人,但是現在面臨畢業、找工作等的一些事情,我也意識到自己該慢慢變成熟了。而且最近家里人一起來重慶玩,在安排和計劃各方面的事情和關心大家的需要的時候,我也感覺到自己比之過去有所成長,這讓我覺得喜悅。

爆照一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4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70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05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17評論 1 31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8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9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8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7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0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9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