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桂林之行,6號一大早,乘飛機去往西安。對西安有很多期待,不光是它的歷史文化景點,還有種類繁多的美食。
下午到旅店收拾妥當,便開始回民街的美食探索之旅。回民街是一個街區(qū)的統(tǒng)稱,里面有很多西安地道美食,對之前查的幾家店子探了探路,確認了它們的位置后就可以一家一家慢慢品嘗了。
首先吃的是“老金家”蛋菜夾饃,里面夾了雞蛋、鴨蛋黃、咸菜、花生等,網(wǎng)上還挺火的,不過味道一般,主要太干太咸,很像小時候饅頭就咸菜的感覺,而且是涼饅頭。嘗試一下可以,但不要有太多期待,推薦指數(shù):一顆星,
然后還吃了何老二鹵汁涼粉,底下是泡饃,上面是涼粉,淋上鹵汁和麻醬,再配上雙蛋,很神奇的一種吃法,味道也很特殊,有點吃不慣,但可以感受到獨有的特色,值得一試。推薦指數(shù):三顆星。
吃飽喝足,該去感受西安的文化了,下一站——碑林博物館和古城墻。兩個景點聯(lián)票100塊,比單買便宜很多,所以下午去碑林博物館,傍晚時登古城墻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要注意古城墻檢票截止時間好像是六點半,要在之前進去。
碑林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碑文石刻,昭陵六駿有四個都在這,各種名家石碑更是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西安的古城墻上面有十幾米寬,夕陽下,騎著直行車在城墻上轉轉似乎是一個很有情趣的選擇,可不知是不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網(wǎng)上說租自行車只需要10元,但到那問了一下竟然要45元/3小時!太貴了,租不起,硬生生繞著城墻走了多半圈,也挺好的,不一樣的感受。
晚飯是在“志亮灌湯蒸餃”解決的,一籠蒸餃,一碗八寶粥。
真的有被這碗八寶粥驚艷到,材料很豐富,而且數(shù)了一下,真的有“八寶”:百合、蓮子、花生、紅棗、山楂糕、瓜子、葡萄干、米。
灌湯蒸餃味道很不錯,湯汁不膩,配上辣椒蘸料,一口下去,幸福滿滿,推薦指數(shù):四星半。(回民街還有一家“賈三清真灌湯包”也很出名,最后一天去吃了,感覺還是“志亮”的蒸餃味道更勝一籌。)
因為天氣預報說后天會下雨,所以便把室內(nèi)項目——陜西歷史博物館安排在了后天,前一天趁著天氣好,乘車去看秦始皇陵兵馬俑。而在出發(fā)前,我吃到了此行最具幸福感的一餐——老劉家牛羊肉泡饃。那家店說不上是很有名的老店,但是那種會讓你經(jīng)常想來吃的店子,美團上有券,一份牛肉泡饃加一份冰峰只要15塊8,相當實惠。饃是自己掰的,掰了將近半個小時,“成果斐然”。
熱乎乎的牛肉泡饃再配上糖蒜和辣椒醬,簡直不要太好吃,幸福感爆棚,推薦指數(shù):四星半 。
秦始皇陵兵馬俑,不需要多說,來西安一定要來看的,不過看了展館的介紹,感覺兵馬俑展示一直都有變化,為了更好地保護兵馬俑,有一部分甚至還回填了,說不定幾年之后再來看,又會有不同。
晚上回來繼續(xù)在回民街區(qū)閑逛,順便買些小吃。
街邊隨便買個牛肉餅,味道也挺不錯的。
逛到很晚才回到旅店,只想好好睡一覺。說到旅店,不得不說西安的旅游業(yè)真的是發(fā)達,旅店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價格也不貴,回民街旁邊的青旅,只要30塊錢一晚,很超值。
來西安,除了泡饃,還有什么是必吃的?
肉夾饃!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去的是子午路的老店,點的是優(yōu)質肉夾饃(10元,普通8元),因為據(jù)網(wǎng)友反饋,優(yōu)質的要比普通味道好很多,主要是瘦肉多,不膩。果然,熱氣騰騰的白吉饃配上多汁的牛肉,一口下去,好吃到要從口腔溢出,再配上一碗岐山臊子面,完美。
因為下雨,所以一整個下午都待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展館不算大,但館藏實在太豐富,以至于信息量太大,我一時消化不了,只是匆匆看了一遍,走馬觀花。
從博物館出來,就去旁邊的大慈恩寺,著名的大雁塔就在里面,晚上9點左右(冬季是八點半)北廣場還有噴泉音樂表演,感覺很不錯。
逛完大慈恩寺時間還早,便去吃了一碗biangbiang面,美團只要10塊錢一碗,材料超豐富有沒有!
至此,西安想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但買的機票是后天一大早的(為了省錢嘛),所以還留出了一整天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曲江書城”,一個很有格調的地方,很適合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很羨慕這里的人,要是我住的地方附近也有這么一個書城就好了。
最后一天,還特意又去“老劉家”點了一份羊肉泡饃,試試有什么不同,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牛肉泡饃。推薦指數(shù):四顆星。
“賈三清真灌湯包”也是最后一天吃的,配上一碗八寶稀飯,對這種網(wǎng)紅店來說,無功無過,算還可以,但肉餡明顯沒有“志亮”的好,推薦指數(shù):4顆星。
既然那么喜歡“子午路”的肉夾饃,當然要在臨走前再吃一頓啦,再配上一碗辣子油潑面,陜北風情立馬香飄四溢。
吃喝玩鬧,這次出來很開心,然后——回家!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