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與朋友之間最高興的事情是見面,但最可怕的事情也是見面。
偶爾你見到多年不見的曾經好友,張開雙手想要給對方一個擁抱,對方卻扶了扶眼睛,禮貌的和你寒暄。你恍然發現,他已經不再是曾經的他。多年過去,他已經成為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你一直念念不忘的成為一份懷舊的感情,跟面前的這個人已經沒有多大關系。
時間向來無情,把好的壞的都分清。
在我們的不知不覺間,時間改變一個人的樣貌,讓一個人從內到外散發出一種陌生的氣息。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東西就在念念不忘中被忘掉了,慢慢的你會發現記憶里的那個人和面前的這個人大相徑庭。時間無情的摧毀你的幻想,又使你不得不面對現實。
人向來畏懼時間帶來的改變,擔心歲月把心底的想象打破,又擔心你的改變給對方帶來驚恐。
身處在不同的城市,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走過的是不同的人生軌跡。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看到的卻未必是同一個月亮。結交不同的朋友,每天和不同的柴米油鹽打交道,彼此對于對方的未知越來越被無限的擴大。偶爾的某個時刻你再想起他,卻不知從何開口。
怕出口的寒暄變成你們之間友情的隔閡,又怕彼此的不聯系讓對方把你忘記。
但你要堅信,這世上有一種友情,無需客套,無需寒暄,即使多年不見,也無需擔心歲月如何的變遷,因為你們知道,互相都在彼此的生命中。
以前朋友在空間給我留了一句話,“讓我們在彼此的生命中猖狂一輩子”。那時年輕,不懂這句話背后的含義,如今多年過去,我與他的交集并不像曾經那么令人記憶深刻。
所謂的朋友不是餐桌上你來我往的酒肉朋友,即使時隔多年不見再見到的時候仿佛昨日,心平氣和,勿忘心安。
1
年少的我們總是任性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云卷云舒也罷,奔波勞碌也罷,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就馬不停蹄的奔馳下去。
生活的圈子大相徑庭,彼此之間又不認真經營,相見時的尷尬就在所難免。
春節的時候我接到高中同學蚱蜢的電話邀我去他家里喝酒。
蚱蜢是我高中兩年的同位,我們一起抽煙,一起翻墻,一起打架,一起罰站,一起蹲在校門口的馬路上看路過妹子的大腿。高三那年,蚱蜢輟學,聽家人說,去了北京闖蕩。臨走前,我們在經常喝酒的那家小飯館里喝的東倒西歪,我拍著蚱蜢的肩膀說,你有孩子了,我一定要當干爹!
見到蚱蜢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一句話,“時間是把殺豬刀”。
他站在那里泛出一種江湖氣來,我們彼此消失在對方的生命中四年,他站在那里給我一種極其陌生的感覺,擁抱我的時候不是我熟悉的溫度,看得出來他眼中深藏的客套。
酒桌上的他舉手投足都顯現出一種社會上的圓滑,話題間談論的也全是社會上的種種,我這個終日生活在烏托邦里的雛鳥根本不知道如何開口,只是一味的看著他喝酒。
說不出來是他變了還是我變了,畢竟我們生活的圈子不同,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學習生存技能。我在學校里花前月下,活在自己的世界。
四年前酒桌上的那句“我要當你孩子的干爹”成為了一句說不出口的話,雙方也都默契的不再提起。
年少的我們總是隨便給友情承諾,強加籌碼,多年后再談起的時候卻總是裝懵賣傻。
蚱蜢在北京的時候給我打過電話,從我剛開始的對他安慰,講一晚上的雞湯,到后來他跟我談起領導如何,工作如何。我借口要學習,要上課,聯系逐漸少了下來。或許,這也注定了四年之后的我們再見的時候,彼此變的陌生。
后來,有人告訴我,蚱蜢找我們吃飯是因為我們大學畢業了,想要和我們搞好關系,指望我們誰以后發達了可以拉他一把。我聽到后笑笑也沒有說話。
或許在我內心深處已經把蚱蜢劃到了酒肉朋友的一列,只是自己不太愿意承認。因為曾經自以為是“生死之交”的好友,也許諾要成為彼此孩子的干爹。但時間的無情不容許事情按照自己的劇本發展,雖說每個人是自己生活的導演,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李安。
我們有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樓閣里面看星星看月亮,卻無法分享。生活逼著人學會成長,也逼著人抽離一段感情。
當我們逐漸年長,各自為了如今生活而戰,卻忽略掉曾經一起戰斗的朋友,逐漸疏遠,乃至最后彼此相忘于江湖。
生活軌跡已經不同,三觀逐漸偏離。沒有好好珍惜,走遠的時候沒有好好維護。導致友情到最后成為了一種籌碼般的存在,可笑,更可悲。
2
如果可以,希望你的友情可以劃進彼此的生命里,長相思,終相守。
我有一個相處了十二年的朋友。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認識,一直同校到高中畢業。
他性格頗為沉穩,憨厚誠實。
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見面,他坐在我的前方,轉過頭天真的對我說,“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嗎”?
我高中的時候愛玩,生活費花光我就靠他的救濟,蹭吃蹭喝,偶爾,我也會讓他救濟我上網。他總罵我,一天天的就知道混日子。
但我從不會因為他罵我而生氣,那種在心底的感覺會替自己擺脫掉莫須有的小情緒。
后來,他大學去了青島,我到了一千七百公里之外的長春。我們很少再聯系,他過生日的時候我也沒給他打一個電話。
但每次放假回家的時候,我們都會聚在一起。不喝過量的酒,更不會勸酒,我們會互相聊一聊身邊發生了哪些趣事,以后的路想要怎么走等等。
得知他談戀愛的時候,我在想“他那么傻,那個女生是不是騙他?會不會對他不好?”后來因為他們之間吵架,我深夜打電話對著電話那頭的女生痛罵。
雖然我知道我做的事情不對,但就是不忍心看著他為了愛情的事搞得自己焦頭爛額低聲下氣。
或許,這也正好應了李安的那句話吧,“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斷背山”。
和他在一起我不用擔心沒有話題的尷尬,也不用擔心彼此是否會變得陌生。因為我知道,即使我們聯系再少,但如果我有事, 打個電話,不用擔心對方是否介意“有事才找”,二話不說就會幫我解決燃眉之急。
你的心底會自然而然的升起一種感覺,“他一定會幫你”。
有些人,即使你們平時疏于聯系,但只要他知道你過的很好就夠了。你有困難,他會第一個跳出來幫你。
有人說過戀人間最好的狀態是,雙方展現最為真實的自己又能讓對方覺得舒服。友情亦如是。
從來都不會想起,從來都不會忘記。
3
我們在友情中需要到底是什么?陪伴?慰藉?依靠?大概都不是。我們需要的,是即使不聯系也不會陌生,不必刻意逞強也不用刻意謙虛,不必相濡以沫,卻隨時虛位以待。
無論你走多遠,都有一個地方供你停棲。
許多年后,你或許已經不在意來來往往的過客,時間幫你篩選了人,你不必擔心對誰的感情多一點,對誰少一點。時間幫你沉淀了一切。
你們互相忙著各自的生活,不必天天互訴衷腸,因為知道,雙方是不必過多言談就可以明白彼此心中所想的至交。
網上有句話,“朋友或是情人,能走過三個月的已不容易,能堅持六個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稱奇跡,能熬過兩年的才叫知己,吵過三年的值得記憶,五年后還在的,應該請進生命里。十年后依然還在的,那就不是朋友了,已經是親人,是生命的一部分了!”雖然這句話有些夸張,但確實值得敲醒眾人。
最好的友情不是事事紛紛擾擾,而是即使多年不見,你仍然能夠開門到他家的冰箱里拿出一罐啤酒來,對他罵上一句,“你他媽的最近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