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中的時候,班主任曾經跟我們說過,什么是不好的友情——這六個字,幾乎可以形容任何壞的二人關系:
“近則狎,遠則怨。”
當時不懂「狎」的意思,特意去查:不莊重的親近;玩弄。不是特指行為,而是內心的態度。
后來拿到生活中去觀察,基本都是符合的。
那么,最好的友情是什么樣子?
許多人都描述過自己與老友多年后再見的情景:
有些人見了會失落,眼前出現的是另一個人,再說從前也無用。
有些人,未見時還有些許緊張,見到了卻依然親密如昨,不管雙方這些年經歷了什么,身份如何,只是對方認識的你我。
人都是害怕時間的,與故人相遇,難免擔心歲月的變遷。或許,最好的友情,就是不必思考見或是不見。
我們都知道友情是如何變淡的:
身處不同的城市,有了不同的際遇,有了不同的朋友,彼此之間的未知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回憶越來越少。偶爾想起一些話,想打電話過去,也不知道對方是否在忙,最終作罷。
大多數的友情都這樣消失,但總有一些友情會留下。
“從來都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陳佩斯這樣評價自己和朱時茂的友誼。
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即使你們平時都彼此忙碌,絕少聯系,但知道你過得好,也就足夠。有事了,一個電話,不必擔心對方介意“有事才找”,二話不說幫你解決燃眉之急。
這樣的朋友,有一二也就足夠。
我們人生里的感情,無非是親情、愛情、友情。
親情總讓我們歉疚,愛情總讓我們迷亂,三者之中,友情最輕,但卻因為它的輕,最讓我們舒服。
我們想在友情里找的,是陪伴?還是依靠跟慰藉?大概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是一種不必刻意逞強也不心虛,不時常維系也不歉疚,不必相濡以沫,卻隨時虛位以待的感情——
那是我們人生的休憩之處。
有些路,要一個人走,你不必陪我,如果遇到了風雨,借一把傘足矣。
我們為了夢想、生活各自在戰斗,有事聯系,沒事各忙各的,越簡單,越熨帖。
許多年后,你或許已經不會在意那些來來去去的過客。時間幫你篩選了許多人,你不必考慮和誰的友情多一點,和誰少一點,時間已經沉淀了一切。
不再愿意時常剖白心跡,是因為知道,自己有幾位不必言談卻都明白的老友。
古詩云:“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那些各自忙亂,彼此牽掛的老友,其實也無非“知心”二字而。知心,所以不會因為時光而缺失了共同語言,也不會因為彼此看透而疏遠,就好像,昨天才剛剛一起喝過茶。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中有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歷來為人稱道,風雪、火爐、好酒、故人,離開多久多遠,其中情節曲折都不必說,千言萬語不過一句:能飲一杯無?
友情之所以美
就是建立以后
不需要像情侶一樣
保持緊密的聯系
它可以相當松散
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
好朋友多年沒見
見面話題依然不會冷
聊完以后
下次見面又是三五年后
這大概就是我們所期待的最好的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