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讀介紹的書是《過你想過的生活》,作者的心理學大神泰勒本-沙哈爾。
書中提出101種保持積極樂觀的方法,其中讓我最有感悟的是“選擇”。
選擇,是每個人、每天每時都在做的事情。
這項工作,我到底是要使用A計劃還是B計劃呢?跟那個同事,我到底是要這樣說,還是那樣說呢?下班路上,我到底要坐公交還是滴滴?回到家,我到底是自己煮飯還是叫外賣?空閑時,我到底是玩“王者榮耀”還是讀本書呢?
選擇貫穿著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滲透的程度普遍到我們甚至會忘記,自己正在經歷著選擇這件事本身。
由于選擇實在太常見了,或許我們都忘記了選擇的重要意義。
忘記了人生的意義其實是來自選擇本身。
不是嗎?
你能想像一個人毫無選擇余地那樣活著嗎?每天規定時點醒來,穿規定的衣服,干規定的活,面對規定的人說規定的話語,天啊,這還是人生嗎?
那或許應該叫做《智能程序機器人的日常》,或許《喪尸的生活指南》。
有一部電影叫《楚門的世界》。當楚門無意中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活在一個龐大的片場中,他的所有選擇都是別人,都是導演的刻意安排,他馬上崩潰了,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了“選擇”的自主性。而為了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他最后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開片場。
沒有了選擇的能力,或者甚至意識到自己將要失去選擇的權力,對一個人的打擊是如此之大乃至是致命的。
不自由,毋寧死。
美國獨立戰爭的自由主義領袖帕特里克亨利如是說,千萬人為之響應,就算是今天的我們,讀到此句仍可以熱血沸騰。
自由的本質是什么?
就是能選擇這樣做或者選擇不這樣做的權力。
那樣的選擇讓參加獨立戰爭的每個人找到他們人生的意義,斗爭的結果最后讓美國這個國家也產生了自身的意義。
這一切都是來自于,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個體作出的選擇。這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
這是選擇的正面屬性。
另外,還有一個極端的例子,也能很好地說明選擇對于人生的意義。
在二戰時期,當希特勒的戰局開始失利變得更加瘋狂時,在那個罪惡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里,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無辜的猶太人被慘絕人寰地屠殺。
他們或被強迫脫光自己的衣服,走進毒氣室“洗澡”,化作一縷幽煙;或是被強迫在隊列中報數單雙,報單數的原地轉身,報雙數的伏倒在地,然后納粹士兵無情地取出手槍對伏地的人的頭部挨個射子彈……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地獄般的環境中,仍然有人可以用強大的精神力量生存下去,并且幸運地成功從集中營中活著出去,在他自由后寫出了一本暢銷千萬冊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這個既不幸又強大最后又幸運的作家就是維克多弗蘭克。在暗無天日的集中營里,很多人都絕望崩潰,但他卻選擇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堅強,選擇給每一件自己能掌控的小事賦予意義,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選擇,讓他覺得自己的生命,不管遇到多么絕望的處境,仍是有存在的意義!
他就是靠這樣的信念熬到逃出生天的日子。
過你想過的生活,請先明白選擇的重要性,敢于選擇,勇于選擇,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