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蠻荒式的閱讀
對于熱愛書籍的人而言,閱讀的過程會因熱愛而貫穿一生。自己曾經的閱讀方式就是打開一本書從第一頁開始看起,看到最后往往只能記住其中打動了自己顯得印象深刻的情節。當回首在書架上自己曾經看過的書籍時才發現基本都是青春勵志和修身養心的書籍。這樣的閱讀歷程從20歲走到了25歲。
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陶冶了情操。也許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經歷不同的歷程,后來因為向優秀的人學習,知道快速閱讀、精讀、主題閱讀的閱讀方式,開始試著用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也漸漸的明白了自己曾經不斷閱讀學習但總感覺自己是停留在原地的原因。熱愛閱讀故好,但是沒有方法的閱讀和學習,依然讓自己覺得迷茫。而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帶著自己的初衷去閱讀和學習,就能通過針對性的閱讀得到自己想要的。因此需要對不同的書籍進行不同方式的閱讀。
二與你如影隨形的三種閱讀方式
1快速閱讀。對待書籍帶有一種摯愛之心的人而言,在一生中會與許多書相遇,它或許來自于你在某人微信公眾號里的文章中看到作者對某本書的傾力推薦,或許是來自于豆瓣推薦書籍中的排行榜,也或許是大家都在讀的暢銷書,更或是你在讀完某本書后在文章的最后一頁發現了一本書內容里談及到的其他相關書籍……書的來源太多了,因此我們接收到的各種書籍可能就如孫悟空的毫毛一樣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你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沉浸在書的海洋里,到風燭殘年時也看不完全世界的書。因此快速閱讀就顯得很重要。那在拿到一本書后,該如何進行快速閱讀呢?在線上學習時,老師給出了這幾個建議:閱覽書籍的封面封底,看看傾力推薦的人寫的書評及語言就能明白這本書到底能帶給你什么,然后在看目錄,掃讀書中的粗體字,帶顏色的字圖片及表格,在掃讀過程中看到對自己有用的點或者章節甚至是一個片段,只要覺得有用就折頁。掃讀完一本書后就在回頭去看自己折頁的部分,可以通過做讀書筆記的方式對自己折頁的部分進行內化吸收。完成一本書的掃讀可以運用畫思維套圖或邏輯樹的方式對自己看過的這本書進行回顧。如果看完一本書不進行回顧,那剛通過閱讀學來的知識只能散亂的停留在大腦里,過不了多久,可能自己對看過的這本書主要講的什么內容基本就遺忘了。而自己的方式就是快速閱讀完一本書,然后根據自己收獲到的知識及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畫一張粗略的思維導圖,然后在根據畫的思維導圖寫出一篇文章分享出來,在寫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看過的書籍在進行一次回顧。
2深刻閱讀。快讀閱讀只為了解這本書到底講了什么內容,在一本書里發現對自己有用的內容。但快速閱讀后發現書中有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后,就需要進行深刻閱讀,對你而言,發現書中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就是這本書的精髓之處。當我們在用大骨煲湯時,經過文火數小時的蒸煮后,會發現大骨里的骨油在骨頭的內側剝落了,雖然看著很膩人,但這真是骨頭湯的精華。想要吸收營養補身子的食用這個部分在合適不過了。值得深刻閱讀的部分往往也是精髓之處。對待有內涵的東西肯定不能敷衍了事。成甲老師在一次線上分享中講到,當自己閱讀一本書時,可能只是對書中某個對自己有用的片段進行細細打磨,可能根據一段話就會寫出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經歷寫出幾千字的內容來,長久堅持下來,發現收獲頗多。因此對于需要深刻閱讀的內容,可以試著做讀書筆記,也可以運用拆書幫的RIA便簽法對某個片段進行復述,聯想與之相關的經驗,催化出自己該如何運用以及下一步的行動。那收獲到的這些知識方法可能就不是停留在書的表面了,漸漸的因為結合了你自己的實際情況而變得愈發生動起來。
3.主題閱讀。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把閱讀的方式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而主題閱讀就是閱讀層次中的最高層次閱讀。它涵蓋了前三者的閱讀方式。在書中講到了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1.找到相關章節,在進行主題閱讀的過程中,要以你關心的主題為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當我們在進行主題閱讀過程中,偶爾會被書中的某些精彩情節所吸引,想要先停下來一睹為快欣賞完后在繼續上路,當過于的投入時就會忘記自己所關心的主題。正如一位甚是優秀人見人愛但卻有主的美男子,可能他會在通往最終之路的過程中被某些格外漂亮動人的女子所吸引而停下與自己伴侶相守終生的腳步??墒怯心繕酥雷约合胍裁吹拿滥凶訁s不會為路途中遇到的別致美景所吸引,他會帶著自己的目標與方向一路前行。因此在主題閱讀過程中,是由你來建立起共識有自己的重心,而不是在閱讀過程中那些作者闡述的甚是眼花繚繞格外吸引人的情節及觀點;3.厘清問題 。在主題閱讀中會遇到很多作者圍繞提出的問題而不斷講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在眾多問題中,需要厘清一個能把自己提出的那個問題講得透徹的問題,圍繞著這個中心問題在繼續尋答案之旅;4.界定議題。主題閱讀的模式一般都不只一兩本書,在這幾本書籍中對同一個問題作者可能會發表不同的觀點,把這些觀點都標記好,以便下一步使用;5.分析討論。找到主題閱讀的書籍中對同一問題表達的不同觀點,挨個進行分析推理,根據論點找論據,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及自己合乎邏輯的思維方式找到最終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的答案,覺得這個篩選甄別答案的這個步驟很有難度是因為自己從沒有進行到這個步驟,因此于進行主題閱讀是自己最終要選擇的閱讀模式,還需要一個歷練和反復練習的過程,不管怎樣,繼續做下去就好。
三閱讀書籍中的三種類型
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的文章里把書籍大致分為了三類:1.娛樂型書籍,看這類的書能陶冶自己的情操,產生愉悅之情,能達到養心的效果,看這類的書籍就像是在走下破路那樣暢快,但這樣的書籍適合在需要放松時進行閱讀;2.知識型書籍。看這類的書籍能讓你的大腦接收到許多的知識信息,長此以往的看知識型的書籍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博覽群書的人;3.提升心智型書籍。閱讀提升心智類的書籍在剛開始時會顯得很吃力,感覺就像是在跑向上不斷延伸的陡坡一樣,它不像娛樂型的書籍那樣容易讓你理解,但是只要你堅持讀,不放棄,堅持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智在不斷上升,這時你會發現一般的根據四手知識寫出來的帶著很多個人情緒的內容不容易忽悠到你了。
??
四閱讀的初衷
在離開大學校園仍繼續閱讀的原因有很多:1.或為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想要在書中尋求心靈的慰藉;2.或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想要在書中去尋找答案,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3.或是在職場中發現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還不能把目前的工作做的更好,還需要不斷的提升,把通過閱讀的知識能化成自己的技能;4.時代在飛速發展,日新月異,需要不斷的升級自己的思維模式,提升心智,才能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環境下依然能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著自己的判斷力;5.在閱讀的這個過程中就是在學習,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把所學知識都用出來,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利用分享出來,因幫助他人而產生了價值。
五別為閱讀而閱讀
? 曾經自己的閱讀思維就是只是因為喜歡閱讀而持續的去進行閱讀,總是因閱讀完一本書又一本書而覺得心滿意足,我只是因為想要把它讀完而去讀它,只要讀完自己閱讀的目的就算完成了,從沒有用閱讀的三種方式去進行閱讀,也從不去管它是哪一類的閱讀書籍,怡心也好,增長知識信息開闊眼界也好,遇到難讀的就算讀后能提升自己的心智,只要考試不考這類的書籍自一般都會讀到半途而廢,前功盡棄,那讀完書后要放的那排書架中的一個位置就是它最終的歸宿。20—25歲,我時常問自己,為什么自己從沒中斷過閱讀的習慣,總是持續不間斷的進行閱讀,為何還是覺得依然迷茫,從沒有多年來的閱讀而顯得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我知道這是一個因閱讀而閱讀而一直都覺得很迷茫的過程,我也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找到答案,也許是通過哪本書,哪個優秀的人的分享,誰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勵志演講。不為讀而讀,為自己那5年來的閱讀方式進行一次道別,謝謝你陪伴著我在這5年從來都沒有因為迷茫而放棄追隨心中的夢想,也從來沒有因那天的意外事件而停止閱讀的習慣,這5年的閱讀也真的只是因為那一顆只是對書籍的純粹熱愛,想要更寬廣的探尋這個世界,想要不斷的讓自己的內心深處保持本我的狀態而不斷堅持閱讀。感謝“閱讀”這個愛好,5年了,我做到了,還是那個20歲在大學校園漆黑的運動場里,接著微弱的路燈,在橡膠跑道望著天上閃爍著的一顆顆小心一圈一圈的跑著,不斷的在心里問著自己這一生到底要什么,想要過怎樣的生活,當走出大學校門,如何能繼續保持著此時的這一顆最透徹的心。有一句話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雖然沒有因這5年的閱讀光自己變成在某個方面顯得很突出的人,可是自己在20歲決定把閱讀 當成生命的一部分的初衷就是讓自己不要變成大人的樣子,一直做自己就好,帶著那顆自己愿意一直保持的心走下去就好。把這無知簡單而又美好的5年都獻給了閱讀,雖沒有收獲到特別突出的知識技能,但我從不后悔。因為這整整5年里,都是因為閱讀,才沒有變,這不就是閱讀帶給我的自己最想要的真摯禮物嗎?接下來的閱讀方式:那顆心不變,帶上夢想用學到的閱讀方式尋著自己的目標之路一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