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嬰兒的內心世界,使嬰兒邁出最艱難的第一步,并開始思考,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這一點,至關重要!
粗蠻的成人干擾兒童的思路或試圖分散他的注意力時,就很有可能為這種艱苦的內部工作設置了阻礙。
在嬉戲時,成人牽住兒童的小手,親吻他,或哄他安心睡覺,卻不關注他那特有的心理進程。如果成人不能意識到這種神秘工作的存在,就可能徹底毀掉兒童最初的心理成長過程。
1歲以前的兒童能在他們周圍的環境獲得驚人的深切體驗,他們能從一些圖片中認出所熟悉的環境。但之后我們要更加注意,兒童一旦獲得這種體驗,他們就不再有很強的興趣了。第二年以后,即使是漂亮的物體和鮮艷的色彩,也不能再使兒童激動了。
我們發現,這種欣喜若狂正是敏感期的特征,但是他們開始對我們忽視的小物體發生興趣了。也就是說,他對不起眼的東西或者我們很少關注的東西有興趣了。
兒童和成人具有兩種不同的觀察視野,這反映出程度的加深范圍由小慢慢擴大。成人總想給三四歲的兒童看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東西,以為他們從前沒有看見過什么東西。這種做法無異于一個人認為另一個人耳聾,于是大聲說話一樣。在你做過巨大努力,使那人聽到后,他卻對你抗議:“我又不是聾子!”
成人常常自以為是,以為兒童只對色彩鮮艷的、轟隆作響的東西感興趣。強烈的刺激物,如歌聲、鐘鳴、飄揚在空中的旗幟、炫目的燈光等,這些看似強烈的吸引是外在的,會轉瞬即逝,并不能給兒童的注意力帶來多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