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晚上坐在公共閱覽室讀書,正讀到酣暢處忽然發現桌子抖動不已;抬頭發現對面姑娘背靠椅子不停抖腿,似乎很是愜意,我仔細看了下姑娘在讀的書——周國平的《愛與孤獨》。
當時整個閱覽室寂靜無聲,我有心提醒一下卻又怕打破了這份寂靜。便想寫張紙條吧,可待紙條寫好,這姑娘忽又收回美腿,于是桌子重歸寧靜。我便又投入到書中的情節。可沒想沒過幾分鐘,桌子又開始抖動,沉醉于讀書的心再次被打破,我再也無法靜心讀書。
姑娘,你讀的書是好書,你抖腿也抖的可真舒服啊。可是,姑娘,我想問一下,你的素質呢?
你可知道你在抖腿的時候影響到了整張桌子的讀書人?
外表光鮮亮麗,行為卻一點也不注意,姑娘,你這可是矛盾相向啊。
生活中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這些人,不止在閱覽室。休息室里旁若無人的接聽電話;排隊付賬時忽然的插隊;小餐館里對服務員的頤指氣使;關門時灑脫不羈“砰”的一聲伴奏……
姑娘,無論你的發型再怎樣好看,你眨巴的大眼再怎樣可愛無辜,也無法掩蓋你滿身的俗氣與素質的底下。
我一直認為,最能展現一個人素質的地方往往在最小處,你的舉手投足,才是你潛意識的流露。
2
另一件事,有一次在圖書館查閱完資料和L姑娘一起出來,姑娘L拉著我直奔入口(為了進出方便,圖書館有兩個門,一個是出口,一個是入口)。我忙指向門口的告示牌提醒道:哎,那邊是入口呢。姑娘L卻一副單純天真的模樣:這會又沒人,從入口出去多近呀。我則堅持著一起從出口走:沒人也要守規矩呀。當時L姑娘大概會覺得我很迂腐罷。
在沒人的地方,仍然謹守規矩,這叫做“慎獨”。
慎獨并不是死板,也不是不懂變通。它是素質的內化。
不管有人與否,我們都不應該把我們的素質丟掉。
大家經常會探討三觀,會對一些事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拜托姑娘,你先把自己的言行注意好再來討論好嗎?
有些姑娘,一邊拉著三五好友去圖書館看書說要陶冶性情提升氣質,說要追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可是一邊看書一邊不自重的行為早已出賣了自己素質低下的大腦。
有些姑娘則是每天裝扮漂亮,去看搭配,去參加禮儀培訓,可是最基礎的生活小事,卻一點也不注意。這些姑娘,美則美矣,只是不夠“好”,所以擔不起“美好”這樣精致的詞語。
姑娘,無論何時,請記得別把你的素質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