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個文青,文人那點兒形而上,嗯,都齊活兒了。
以立春為始,經春歷夏,再及立秋,終于大寒。以廿四節氣為軸,四時草木為君,名家詩詞為輔,再穿插各路吃食趣聞。甚是有趣,很是適合這溫柔的春日周末。
講人話就是,一本閑書,而已~
以梅開篇,小提一句“曾經在秋季于國清寺掛單小住五日”。而后提及古代文人賞梅“二十六宜”。
如今賞梅賞櫻,唯求游人別太多,且留我等一個拍照的角度。至于這“淡云、曉日、輕煙、佳月、孤鶴、清溪...”的二十六宜,就不提了。反觀林逋就真實的多:不仕不娶,大把時光付與心頭好。不婚青年太自在了,果真梅妻鶴子林和靖。
文末提及的綠萼茶和梅花粥,倒是頗得我心。雖說功效大概也逃不離這疏肝理氣、清熱生津之流。只是這吃花的心情,嗯,感覺自己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胖仙女。
說到底,還是這“小住五日”,更令我等英年早婚的媽媽羨慕不已。
夏日吃瓜。作者科普了我一個“真瓜”:8424——一個于1984年2月4日在上海南匯育種成功的瓜。
我是個真/熱愛吃瓜青年,不是朝陽群眾那個熱心。九年義務階段的校長,每到動員大會必講勤儉,每講勤儉,必談在家涼拌西瓜皮。只是這不提及具體做法的宣貫方式怕是有漏洞:我覺得事后啃過西瓜皮的肯定不止我一人...
其實涼拌西瓜皮還是蠻好吃的,口感清爽。名字也好聽“西瓜翠衣”,很是夏日風情。至于功效就...也就還是清熱解毒了。反正西瓜已經夠美味了,我們還能對它有啥要求呢~
秋天我是一定會把桂花放進去的。2017年在杭州,滿覺隴的民宿。枕著甜香,刷著手機,想著明日起來后,旁邊隨意尋個知味觀,點個桂花糖藕,再來一份溫溫軟軟的面條。嗯,活著真好!就是不知寶玉的那盞木犀香露是個啥滋味...唉,懷念在杭州的日子,最憶是杭州啊。何日更重游~
冬天,作者也是寫了花花草草的,只是這大冷的天,我也賞不動。
太冷了。喝口米酒暖暖?我大概也就只配喝點醪糟了。說到米酒,就會想到蘇州東吳酒廠和江南春的桂花酒。只有冬至前才有。量大價優口感也溫柔,缺點是難儲存。不過這詩酒趁年華的玩意,還存了干啥呢?此刻朋友這杯酒最珍貴~
是個有趣的閑書,多寫點好吃的就更美了。
《草木有趣》,作者殷若衿,中信出版。
下期再會~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