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的kindle的保護皮套壞了,然后我就在想,我已經換過4~5個皮套了,是不是應該自己嘗試去做一個更結實更實用的一個皮套,于是我就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果然網上有這方面的高手,于是自己決定學習他們自己DIY一個皮真皮kindle的皮套,我大概總結了一下流程步驟,最后成功完成了DIY皮套。這個事情讓我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成就感,雖然產品的顏值一般,但這個事情讓我有了體驗陌生領域的勇氣。所以我想把這個事情總結分享出來,以這個例子為基準,總結一下怎樣嘗試去做一件,就是沒有做過的事情。
一、需求驅動
第1步是明確需求,讓需求來驅動我們行動。正如我上面說的一樣,我的皮套壞了,所以最近得買一個或者得想辦法做一個,如果不保護kindle,可能kindle會破損或者帶來更大的損失。
二、調查研究
第2步就是調查研究,就像剛才說的,我有了這個更換皮套的這個需求,那么我就需要調查研究一下,看看有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情,或者是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然后我在網上搜索了一圈,發現果然是有高手,他們自己制作真皮的皮套,而且那個樣式和顏值都非常不錯,還有的是用布藝做的。然后我也在淘寶上查詢了解大概的材料,如果是用布藝或者是用皮子,材料費用還有這個工具的費用,然后大概評估了一下,用皮做的話,大概就是10多塊錢差不多能做下來,然后用布做的話也差不多,但是用皮子做工具要復雜一些,然后如果購買一套那個DIY的皮具的工具的話最少得六七十塊錢,然后我也看了淘寶上有現成做好的皮套(不一定是真皮),大概是19塊錢左右。于是我進行了對比發現,然后,是買一個當然是省事也省心,但是我當時的想法是能不能自己嘗試著去做一件事情,比如說這個陌生的是自己一點都沒有做過,就像那個做皮套一樣,然后我就下定決心要自己嘗試一把。
三、制定方案計劃
第3步就是制定一個可行的方案計劃。首先,我就想,應該是速戰速決,應該在一周之內最好把它搞定,接著購買材料,然后學習一下這個制作皮套的步驟,還有需要的工具準備需要的工具。計畫安排在什麼時候做這件事。
四、行動
方案計劃還有資源都搞定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我要行動了,我通過淘寶下單把材料還有簡易的工具都買到了,剛好是周五下午到貨。我周六休息就可以做這個皮套了,但是我沒有想到就是做這個皮套,尤其是在縫制的過程特別耗時間,我下面說一下大概制作皮套的這個過程:首先是把皮子按照自己kindle的尺寸裁剪,我是裁剪成上下兩塊皮,然后按照比這個kindle的尺寸大一圈,大概是左右和下面各留25毫米這樣的一個尺寸。然后就是給這兩塊皮畫線,每個邊緣然后畫出5毫米的邊緣線,下一步就是在邊緣線以外涂上那個白乳膠,把那個兩塊皮的皮面粘接在一起。過大約半個小時左右粘接牢固,就可以進行縫制,縫製需要2根針,還有一段蠟線的長度就是縫制那個邊緣長度的4倍,這都是自己總結的經驗值,然后兩根針的話就是為了那種縫針比較好看,形成互補的雙面。而我第1次做也沒有夾板,只用兩根針、兩根蠟線還有兩塊皮,這么簡單的工具。每逢一針我就費好大的勁,終于大概耗費了三個半小時,把一個皮套縫製好了。最普通的一個成品就這樣誕生了,我主要是看的耐用一些,然后又是自己親手制作的,然后用起來心情又比較好。
五、總結經驗
最后總結一下,這個就是自己做的這個皮套這個流程,上面也說了就是分為這么幾步,自己總結的經驗是什么呢?
首先如果自己要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然后必須得經過詳細的調研,還有就是制定嚴密的計劃,然后主要是這個計劃,要花時間策劃,然后我之前花的時間可能不夠,所以在行動的過程中,縫製皮子花了好長的時間,因為我低估了這個難度。
第2點就是要總結一些經驗值,比如說我剛才說的,那個縫線的那個長度大概是縫製邊緣長度的4倍,這就是一個經驗值,如果我不去干這件事,我就不知道這個大概的量化的值。再比如就是我在縫制的過程中可能要多備幾根縫針,以避免在縫的過程中可能會斷,這就是經過自己實操之后總結出來的經驗,這樣經驗可能是看別人分享的也能獲得,但看別人寫的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切身的體會,這樣經過自己的實踐心裡會比較踏實,會記得更牢的,也為以后的DIY過程打下了基礎。
通過這個DIY kindle套的這個過程,我發現我們要做一件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大概也就這么幾個步驟,然后只要把前面的策劃過程做扎實,然后后面實施起來可能就難度會小一些,成功率會高一些,這大概就是我今天要總結分享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