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拖著,就把這篇文章拖到了4月1日,在愚人節里談信任,有點意思。
先說文章的緣起,好友向我推薦一位老師,開始時沒怎么留意,畢竟每天獲得的信息太多了,時間卻很有限,但因為是很親密的成長伙伴,這幾年她雖去了北京,聯絡少了,信任卻絲毫沒有減少,所以對于她強烈推薦的訊息,我不會漠然視之。等到抽時間真正去關注時,發現正是目前階段我所需要的,從中很多疑惑得到解答,新的成長得以開啟。
由此想到信任的寶貴。
伙伴,最大的價值在于能夠彼此信任,不但溝通成本降低,還可以互相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共同成就一些事情。
生命就是關系,無時無刻,我們不身處關系之中,信任讓關系減少了沖突和損耗。
很多時候,當一件事情還未呈現出來時,你無法確認其價值,到底要不要做,取決于與你連接的人,你對他信任多少,決定了投入多少能量去做這件事,并最終影響到成果的顯化。
頭腦很會算計,然而,再精于計算的頭腦,也無法估量那些看不見的能量流動。今天種的種子,不知會在何時何處開出花朵,在我們之上,有股更大的力量,它的運作遠超出我們認知的局限。信任,意味著向更高力量的交托,意味著突破自身的小格局,允許能量自由地流動,從而給生命以空間來展現“奇跡”。
有兩件事,是關于信任的。
一是,單位剛換了領導,辦公室的氛圍變了,最明顯的差別是不信任。新公布了幾條細致規定,比如不能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站,不能看手機啥的,本意是想防范員工偷懶,結果招致大家的反感,最終整體工作效率必然下降。人不是機器,有些問題永遠不可能用制度來解決,聰明的管理者會以信任為基礎,給人性留點空間。
昨晚接兒子時,跟他談到手機游戲的管理,以及英語的學習,他因為感覺到我的不信任,賭氣扭頭就走,開始時我也生氣,追過去找他的時候,心里還有受害的感覺,怎么就攤上這么個熊孩子呢。一路跟過去,沒看到小家伙,擔憂,氣憤,但終究慢慢冷靜下來,明白孩子大了,開始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需要更多的放手和信任。回到家,小家伙果然自己坐車先回來了,心里更是松了,看來今后要用信任為他的成長護航了。
沒有信任,在人際關系上,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彼此猜忌和防范,內心將被沖突拉扯而無法集中能量把事情做好。
沒有信任,就會忍不住要緊抓和掌控,不相信未來有更好的選擇,害怕失去現有的,不敢接受不確定性,從而限制了自己向更遠處的發展,浪費了很多的生命能量追求安全感。
而信任其實取決于自己,我們有多信任自己,就有多信任他人和世界,內在的信任會投影于現實的世界。當我們預設了一個立場,世界就會配合我們呈現出這個立場,世界是心的投影。
那么又為何無法信任呢?或許源于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自保模式,或許源于之前受過的傷害......生活會反射出這些不信任,讓我們有機會去發現并釋放掉過往的負荷。關乎心的問題,只能從內在尋找答案。
所以那些不信任我們,或不值得我們信任的人和事,其實是一面鏡子,提醒我們做關于信任的功課,身邊的人和事統統是助緣,來幫我們過關,不斷擴大內在包容接納的空間。
等到修煉至內心篤定,有力量時,就會信任自己的感覺和判斷,不再輕易把恐懼和猜忌投射到外部的世界。
我的一位朋友曾說,40歲以后,終于能夠和喜歡的人,在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最終內在的圓滿,會以外在的和諧呈現出來。
信任其實奢侈,讓我們用心維護和珍惜這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