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開學,跟交好的鄰居聊起孩子教育的事。她女兒佳佳剛入學上一年級,她則因為要不要雞娃而焦慮起來。
這種焦慮我深有體會。記得三年前女兒剛入學,一年后女兒發生心理問題,經常因為上學而哭泣,于是我把這段經歷分享給了好鄰居。希望她能放下手中人生的遙控器,把主動權還給孩子,同時能夠療愈自己,遠離焦慮。
翻看自己兩年前寫的日記,竟然有些贊嘆當時的自己,有幾篇寫的還是挺有文采的,邏輯清晰,表達順暢。我真是喜歡每天寫日記的自己啊。
我除了告訴她我自己兩年前是跟她一樣焦慮之外,還告訴她我放下焦慮不再雞娃之后,直至現在都還頂著來自家人的壓力。這是堅持自己,不跟隨主流的教育理念,與傳統觀念對抗,是需要付出些許代價的。
好鄰居說羨慕我這種松弛感,沒想到她自己雖身為教育者,作為人母時還需要付出那么多耐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除了聊到教育之外,我們還聊到移民。她說到自己獨立能力不夠可能難以應付移民監的生活,這說法源自于她母親對她的大包大攬。
我告訴了她我對她母親的第一印象。有一次在電梯轎廂遇到她母親,那是我們第二次打照面,基本算是陌生人。阿姨看到我對孩子自己搬車子時遇到的困難無動于衷,就非常體貼地幫我搬我兒子的自行車護著我兒子走路。
我對阿姨的舉動感到非常地驚異,看得出她母親是個善于照顧別人,非常體貼入微的,升至可以說做到了極致。我當時就在想,怪不得我的好鄰居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非常有大愛,原來是源自她的母親。
之后我還談了幾點對移民的看法,包括父母養老、子女教育、夫妻分居等問題。
其實說了這么多,是有些交淺言深了。但似乎也不是什么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