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效率手冊》的作者斯科特梳理出了99個時間管理技巧,每一個都是他親身實踐的結果。
下面是其中的3個方法,它們既簡單又可操作,能讓你在更短的時間里做完更多事情。
分別是雙流理論、框架理論和制定出口策略。
1.雙流理論即將一些能夠拆開來做的事情分開來做。
當腦海里植入了一個念頭以后,即使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你的潛意識也在為這件事情思考。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靈感并不是你正襟危坐的在書桌前迸發的,而是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靈光一閃。這個時候,只需要把這些靈感的碎片記錄下來。
然后在整片的時間里,把這些靈感放到自己的大綱里,做好梳理即可。
類似于寫作,設計等創意性工作,都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定好一個主題,然后去做其他的事情,讓潛意識飛舞,然后再做下來梳理腦海里的各種想法,篩選出可用的。而不是一整天坐在書桌前抓耳撓腮卻什么都想不出來。
2.框架理論其實在學生時代學習寫作的時候,大家就接觸過。只不過大家并沒有想過把他運用到其他方面。
其實這個方法對于行動力比較弱的人尤其必要。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很多事情如果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再做,很可能就會失去很多機會了。
所以先做出來再調整,其實是效率最高的。這其實也是“精益創業”的理念,先做出一個可交付的產品,然后拋出去接受客戶和大眾的建議不斷迭代。
3.制定出口策略,其實是確定下一步的動作。
制定出口策略的必要性是因為動作切換會消耗一部分精力和能量。
其實觀察我們自己的生活就能發現,在一項任務完成以后,我們通常會像泄了氣一樣,癱著放空,不知道接下來干嘛。而制定出口策略則能很好的應對這種情況。接下來或休息或進行別的工作,這種明確的目標能減少內耗,讓自己感覺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