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上班中,第一次收到老爸發來的微信,他去了延安,去看民俗村門窗的樣式,計劃幫別人做門窗,松木的那種。
父親是個木匠,從我還是個嬰兒的時候開始;
聽我母親說,父親是在結婚后才開始當學徒的,那會兒在吉縣雷神溝的一家木工鋪子里干活,主要還是做一些家具;那時候的人們思維里都認為手工打造的家具結實耐用,是計劃一輩子就用一套家具的,諸如此類的觀念還有窯洞(冬暖夏涼)比樓房好之類的;所以木工鋪的活大多還是家具之類的,后來人們觀念慢慢改變,從追求結實耐用到好看新穎,木工鋪子的生計就不能靠家具了。
?后來改做松木門,在我家的小窯里,做了好多門窗,都是松木的,聞起來還挺香的,做門窗的活算是高工資了,2000年左右,父親在柳卜灣(pei nai)的創發家干活,印象里他一月一千塊,算下來一天可以買袋面粉了,而我一天的零花錢也就2毛……
?母親晚上總是睡不著,還讓創發媽給扎針呢,也不知道那老太婆靠不靠譜,有點病急亂投醫,扎了幾次效果不明顯,也就停了
?這些年來父親是家里的支柱,支持著整個家的開銷,他更是一個節儉的人,這點上我們家祖輩三代都是如此,平時兜里除了一包煙錢,別的都交給母親了管轄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8/24 ?于Mando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