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話有多動情,陪伴就有多深情。
按照中國的春節日歷,今天是除夕夜的前一天,家家戶戶已經開始張燈結彩,年味兒的氣息說淡不淡,說濃不濃,味道已經彌漫在了大街小巷,每頓飯都開始伴著乎近乎遠的炮竹聲。豆先生發來了一條微信“呼叫,呼叫,有事有事”,對于這樣的信息,已經習以為常了,豆先生是個非常有目的性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可以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添油加醋渲染故事的嚴重性。比如此時,用呼叫的形式來渲染一種緊張的氣氛,也許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情,也許只是告訴我,他要開始吃午餐了。
“昨天和爺爺聊天,他說大年三十的晚上應該是團年飯,但幾乎每年都是他們兩個老人吃飯,聽得我很心酸”。短短的一句話,突然讓我不知所措,我沒有意識到他會告訴我這樣一件事,也沒有意識到豆先生會如此心疼他的爺爺奶奶。他是個理性大于感性的孩子,很少把內心的感情直接表達出來,我知道,豆先生在北京的時候,極少接到爺爺奶奶的電話,至于給爺爺奶奶打電話過去,那就更少了。甚至我會提醒他,給爺爺奶奶打個電話吧,畢竟那么惦記著。
他的爺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退休元老,退休沒事做,但也終究不會閑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天最多的時間就是捧著歷史書,帶一個老花鏡逐字的琢磨,我試著去掂了掂那本歷史書,如果要我看,估計會花個三年五載吧。中間有折疊的一個小腳,爺爺說,不用給鋪開了,后面的還沒看,做個標記。至于前面看過的,除了顯現出泛黃的樣子,上面還有彩筆的標記,大到有些標題就畫了一筆,小到下面的注釋就畫了一個圈。他說,他對歷史感興趣,從小到大,從未變過。如果你坐下來跟爺爺閑聊,你不用說話,他可以跟你講上個一天一夜,也不會嫌累的,如果你正好對哪位歷史人物感興趣,那你就有耳福了,爺爺會給你細細分析,故事情節加上人物心理活動,惟妙惟肖的講解,你聽得有勁,他講得更有勁。我曾經想問他,這么多東西,是背的嗎?想了想還是沒有問,我想,應該是感興趣,看了就能記住吧。那可不只是中國的歷史啊,連國外的歷史都能夠細說一二。爺爺說歷史的樣子,真的是可愛的,一副認真的模樣,像一位教師在傳授學生,又像一位老者在講閱歷而已??偰苈牭蕉瓜壬г梗娴暮孟肴ハ丛?,爺爺講起歷史來又滔滔不絕了。一說到這里,我就會笑,畫面感也油然而生,老人有個興趣也是極好的,時不時還研究一下現代科技,如何微信,如何視頻,如何發紅包,我想,像爺爺這樣的老人也不少吧。
再說說他的奶奶,從你一進門到最后出門,一直都會是“呵呵呵呵”的樂呵聲,有時候可能沒講什么開心的事,抑或是根本沒講事,她都可以一直保持著這個笑聲。這是個很容易滿足的老人,豆先生刷個碗,就可以迎來鋪天蓋地的夸獎,更別提豆先生最后成功的炒成了一盤菜了,那個贊揚,恐怕就那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都裝不下了。都說,知足者常樂,真的應了這樣一句話,奶奶的身體還算健朗,哪怕稍微有點不好,打電話說的永遠是小毛病哈,并且帶著“呵呵呵呵”的笑聲??渌炙嚭茫龢泛呛堑模渌诳?,她樂呵呵的,看到哪位好久不見的親人,她更是樂呵呵的。我從來沒有看到她板著臉。哪怕爺爺跟豆先生抱怨團年飯的事,她在旁邊還樂呵呵的說,沒事沒事,都習慣了,接著又出門為家里準備年貨。豆先生的父親,快年過半百了,也吃了半百年奶奶做的飯,我想,這應該是作為兒子一輩子最大的榮幸了吧。
豆先生說,今年的團年飯要陪爺爺奶奶吃。說的過程中,他紅了眼眶。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如此深情,如此認真。
我記得爺爺跟我說過,豆先生小的時候,他騎著自行車送他去上學,中午奶奶做好了飯還給他送到學校,下午三四點鐘又會去接他放學,我記得爺爺跟我說過,豆先生小的時候,想吃零食,不敢管爸爸媽媽要錢,從來就是管爺爺奶奶要,爺爺奶奶還樂此不疲的給,并且往家里收購好多零食,擔心豆先生挨餓,我記得爺爺跟我說過,豆先生小的時候,爺爺上哪里都帶著他,奶奶吃什么都想著他,后來我沒有問過豆先生這些,也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