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母親節,我的朋友圈簡直是被各路人士與自己母親的合照刷爆了,滿屏祝福的話語,天花亂墜,從來不著家的兒子為母親做了一頓飯,把母親感動地稀里嘩啦的,順便合個影留個念,發條朋友圈,好了,這一天剩下的時間就用來等好友們點贊了!
倒不是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隨意吐槽那些作秀現象,而是在看到這些朋友圈之后,真的是“耐人尋味”,鋪天蓋地的秀孝心,回頭看來,莫名尷尬。
人們發著相似的朋友圈卻有著不同的心態。
有的人就是為了在母親節這一天更鄭重地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把平時說不出口的話,在這天扭扭妮妮地吐出心聲。
而有的人,大概就是想借這天好好表現以此安慰自己,為了減少愧疚感吧。
如果這天,你的母親對你為她做的事倍感驚喜,喜極而泣,那么,平時和今天的差別就顯而易見了。
說到底,愛媽媽是假,愛自己是真。
我依然相信社會上任何一種現象的演變都和時代發展脫不了干系,很多人還不知道母親節的來歷吧,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致敬,這是節日起源。
但就和許多傳統節日、傳統文化一樣,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人們漸漸淡忘每個傳統的真實意義,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傳承”傳統文化,以致于現在我們看很多東西,都會感嘆一句“變味兒了”。
同一個人,他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中很有可能千差萬別,這和鍵盤俠的性質是一樣的。
說到這,好像又要把責任先推給時代發展了,這個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我們也變得功利化,愛挑別人的毛病,包括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也一樣,雞湯和反雞湯也總是會同時出現,有人在表達對母親的愛,就有人出來質疑和各種揣測以及不屑。
對那些走形式大于內容的東西,對那些平時對父母冷眼相對卻在節日各種賣乖的人鄙視可以理解,但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誤傷那些真誠的祝福,不能將對一部分人的諷刺均攤到每個人身上,對此我們只做適當的吐槽和適當的思考,因為儀式感不全是虛偽。
曬祝福就是為了自我表揚,“看吶,我做的真好,我很愛我的媽媽”,有這種心理無可厚非。前提是這個標榜和本人的行為一致。
媽媽不記得母親節,你回家的日子就是過節。
和只要相愛,每天都是情人節一樣,只要愛媽媽,每天都是母親節。
多說無益,實際的行動才是最好的課本,我們不要成為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最后,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更理性地看待母親節的各種曬祝福,同時也好好愛媽媽,無論今天是不是母親節。
詳情見微信公眾號:小懿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