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分享之前,我先說一下本書閱讀的一個體驗和三大理由。
一個體驗:枯燥
三大理由:一是它提供了面對不同類型書籍的姿勢,幫助我們學會取舍、節省時間和提高效率。二是告訴我們閱讀可以帶來的兩個回饋:1)當你成功閱讀一本難得的好書之后,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2)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是更懂得如何閱讀得更好,還能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更有深刻的體認。三是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心智卻沒有限制,隨著時間的變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越來越惡化,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制地成長與發展下去,我們的心智不會因為到了某個年紀就停止成長,只有當大腦失去活力,僵化了,才會失去了增加技巧與理解力的力量。
作者給出的理由很足,如果你同意他的觀點,那就請看完文章,并開始行動吧。
在開始介紹閱讀方法之前,先給作為閱讀者提供三個要求。
要求一:一定要主動閱讀,并提出問題。比如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些什么?作者細部都說了什么,怎么說的?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為什么作者認為這個觀點很重要?這本書跟我有什么關系?
要求二:閱讀完成之后,讓這本書屬于你。一是要做筆記,無論是概括型還是結構型筆記,適合就好;二是讀出言外之意。
要求三:培養好的閱讀習慣。任何復雜的技巧都是對每一個步驟都很熟練之后,才能將所有不同的步驟連結起來,變成一個復雜卻和諧的動作,持續練習。
下面開始正式介紹閱讀方法。
第一步,確定閱讀的目的。
1、為了獲得資訊。閱讀的材料有報紙、雜志、網頁或者公眾號等,都屬于這個范疇。作者相信,其實我也相信憑借已有的閱讀技巧與聰明才智,一下子就融會貫通了,但是這樣的讀物能增加我們的資訊,卻不能增進我們的理解力,因為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們的理解力已經與它們完全相當了,否則,我們一路讀下來早就應該被困住或者嚇住了。
2、增進理解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我們開始嘗試閱讀一開始并不了解的東西,這個東西的水平就是比閱讀的人高上一截。這種情況正是本書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幫助我們達到這樣的閱讀目的。
3、增加內在的生命力量,讓智力、品德與心靈持續成長。這個層次的閱讀是我第二個閱讀目的提取出來的,針對的是書籍內容,想象力文學、詩歌、哲學類的書籍也許會滋養我們的生命力,讓智力,品德與心靈持續成長。
第二步,學習閱讀層次。
不同的閱讀目的必然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所應達到的閱讀層次也是不一樣的,從低到高依次做個介紹。
1、基礎閱讀。這屬于閱讀層次最基層,基本上處于小學時期就應該具備的能力。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閱讀準備階段,六七歲的孩子從身體、智力、語言上開始具備閱讀的基本能力;第二個階段是可以讀簡單的讀物,一些看圖識字、字句使用等;第三個階段是建立字匯的能力,通過上下文揭發不熟悉的字眼,以及為了滿足好奇心,擴大視野等理由的閱讀;第四個階段是精煉與增進閱讀技巧,可以提煉觀點,對不同的作者所提出的觀點作比較。
2、檢視閱讀。提供了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技巧。通過檢視閱讀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1)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2)整本書在談些什么;3)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方法步驟分為兩個:第一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1)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2)研究目錄頁,對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4)出版者的介紹;5)挑幾個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6)東翻翻西翻翻,念一兩段,不要錯過最后的兩三頁。第二是粗淺的閱讀:面對一本難讀的書,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者思索。
檢視閱讀中速度與理解的矛盾。在粗略了解了一本書之后,你才有可能判斷一本書是否需要進入第三層次的閱讀。
3、分析閱讀。深入了解一本書的技巧,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整理內容大綱:1)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檢視閱讀和書名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類;2)這本書的整體性是什么樣的?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一小段話描述整體書的內容;3)這本書的復雜性是什么樣的?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比如作者將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第二。。。第一個部分又分為幾段,第一,。。。;第二,。。。;第一部分的第一階段,作者有四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A。第二個重點是B等等。3)發現作者的意圖。
第二階段是詮釋內容和信息。1)找出共通的詞義,與作者達成共識。比如找出關鍵字,找出字義;2)將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例如找出關鍵句,找出主旨,用自己的話來說,是測驗你懂不懂一個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3)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4)找出作者在書中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的解答。比如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未解決的問題中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是公正的評價一本書,像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1)在你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了”;2)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3)要絕望地與不同的意見對抗。也許這樣的觀點會幫助我們打開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1)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2)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3)證明作者不合邏輯;4)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4、主題閱讀。進行主題閱讀之前,先提出兩點要求:1)對一個特定的問題來說,所牽涉的絕對不是一本書;2)要知道就總的來說,應該讀的是哪些書?不過采用檢視閱讀,可以簡化你的書目。
方法:1)找到相關的章節;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在進行主題閱讀時,我們要建立一組詞匯,幫助我們了解所有的作者,幫助我們解決我們的問題;3)厘清問題,我們要把問題按照秩序排列出來,好幫助我們在研究時使用;4)界定議題,分類別類整理;5)分析討論。
主題閱讀的態度要求我們要面面俱到,不設立立場。
以上閱讀方法比較適用于論述性書籍。
本書對于具體的書籍分類提供了更為切合的閱讀方法。
1、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1)這本書在談些什么?2)找出作者的共識、主旨與論述;3)內容真實嗎?4)這本書與我何干?
2、如何閱讀想象文學。1)故事書,快讀,一口氣讀完;2)史詩,集中精力、全心參與并運用想象力;3)戲劇,仿佛你在演出;4)抒情詩,無論你覺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氣讀完,不要停,重復。
3、如何閱讀歷史書。1)對你感興趣的事件或時期,盡可能閱讀一種以上的歷史書;2)閱讀歷史書時,不只要關心在過去某個時間、地點真正發生了什么事情,還要讀懂在任何時空之中,尤其是現在,人們為什么會有如此這般行動的原因。2)如何閱讀當前事件?提出問題,這個作者想要證明什么?他想要說服誰?他具有的特殊知識是什么?他使用的特殊語言是什么?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嗎?
4、如何與讀科學與數學。1)科學,了解可讀的經典著作;2)數學,可以當成一門語言來學習。
5、如何閱讀哲學書。1)發現問題,找出書中想要回答的問題;2)找出作者中心思想的原則。
6、如何閱讀社會科學。關于一個主題一般通常要閱讀好幾本書,采用主題閱讀的方法。
以上便是我總結的本書的內容,截取自己認為有用的即可,對于本書感興趣的可以閱讀原版,并歡迎與我探討。本書是一本實用類的書籍,但愿在我之后的讀書筆記中可以幫我更好的梳理內容,內化為我所有。
在有限的生命中,讀好書,讀經典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