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市場行情,和田玉可謂是炙手可熱,最具保值增值的投資之一
不少朋友玩玉,不惜一擲千金,只為能淘得一件上品的和田玉,然而問題來了:在龍蛇混雜的和田玉市場,如何能練就一雙慧眼,不被名不副實的和田玉忽悠呢?
今天盤點的,全部是交流中,巴扎玉友們真實提到的問題.......,小編也已經強調很多遍了啊.....
1
以克論價,不可取
“這個才10克,那個20克,怎么這個比那個貴那么多”,寶玉姐淚流滿面:我不是在賣切糕,也不是在賣大白菜,越多越值錢 ......
所有玩收藏的人都知道,無論玉石翡翠,還是珠寶古玩,均不能單純以重量計算價格
寶玉姐建議:
和田玉肉質的:緊密度,油潤感,完整度,工藝......,方方面面都會影響一件玉石的價格高,或者低,而不是僅僅在于重量 ?所體現的價值,品質不好,東西在大,幾公斤? 也會一樣不值錢
所以價值的高低,是看品質,而不是看大小
2
只看產地,不看品質
很多人以為到了和田玉的原產地,就一定能買到正宗和田玉,現實完全不是這樣,在新疆,不代表銷售的就產自新疆的玉石,各種廣義和田玉 ?在新疆本地兜售的情況也很普遍
而有的朋友,千里迢迢跑到新疆當地購買的玉器,就認為一定是產自本地的玉石。在新疆本地,如果你的火候不到,也經常會買到和田玉的近親(如:俄羅斯白玉、青海白玉等....)回來之后大呼上當,也就是說,到了原產地買到的,不一定都是產自本地的和田玉,也有不少“近親”。這就需要玉友打好功底,練就好的眼力,或者找懂行的朋友一起幫忙長眼
3
盲目求白
這塊沒到一級白,還那么貴,和田玉越白越值錢的觀念 ?到底是在哪里得知的啊
好吧,姑且先不論這個唯一標準有多荒謬,我們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入手:一個品質較好的玉件應該具備怎樣的“白”? ? 僵白和潤白都可以稱為“白”,但估計沒人會選擇僵白的玉件吧(白度好,但不夠老熟)
品質上好的和田玉,首先講究的是玉質溫潤,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其次是色澤柔和,所謂“冰清玉潔”,絕對不是簡單以“白”字作為衡量標準的!!古人贊玉“冰清玉潔”可不是“冰清玉白”啊!!
一味追求白度,您是鐵了心:
花和田籽料的錢,買俄料,青海料么 -_- ! !
4
只看皮,不看質
這料的皮沒顏色,不是籽料,聽到這句話,光白籽要哭暈在廁所了,皮色 和 皮張是兩碼事
早期,玩家們面對一些帶有皮色的玉料,在雕刻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將其切除掉,近七八年來,出現了一股重皮色的風氣
正是由于對皮色的盲目瘋狂追捧,如今皮色作假的手段,簡直日新月異,與日俱增——山料或者其它不好的玉料在機器里滾成籽料外形,再燒上皮子,就變成隨處可見“價廉物美”的“帶皮子料”了,例如下面這種
5
動輒羊脂
“我要塊和田羊脂玉,幾千就行
每次聽到這句話,小編心里都有千萬匹草泥馬呼嘯而來!!羊脂哎,你說的是正宗的和田籽料羊脂哎,它不是河灘上的鵝卵石,你當它那么隨處可見,伸手可得啊 .........
首先,“羊脂”并不是一個可以用客觀數據衡量的指標,它對白度、細度、油度、潤度......,方方面面都有著苛刻的要求。如此寶物,往往甫一面世,就被收藏大家納入囊中,哪能在市面上隨處流傳?
其次,如此極品,自然注定它價值非凡,那些鋪天蓋地的所謂幾千塊錢的“羊脂白玉”,很多都是俄料、青海料(這些是和田玉,但并不是羊脂玉),其價值和羊脂玉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品質更不是一個層次
6
大師作品,才值錢?
這個又不是XXX大師作品,肯定不值錢
從蘇州相王弄,十全街到園林路,各種“大師”工作室云集爆棚,甚至還有很多機器雕刻的作品,刻個落款,打印個證書,搖身一變,就變成所謂的“大師作品”了,這已經不在是新鮮事了
與其盲目相信“大師”,不如扎扎實實提高自身的眼力,只有自己眼力提高,才能真正淘到性價比高的和田玉,我們玩玉,玩的是品質和工藝,而不是一張紙,一個名頭,品質不好,在“大師作品”,小編覺得也沒有太高的價值
7
愛貪便宜,總想撿漏
聽說去和田能淘到便宜的和田料,能撿漏
以低價淘到一塊好玉,甚至在和田玉龍喀什河無成本撿到一塊好料,一轉眼賣個天價,一夜暴富......,愿望很美好,然而不是小編潑冷水,這真的是個白日夢!!
拿句玉友的笑談:“什么叫撿漏,這東西市價一萬二,你一萬到手了,這叫撿漏;市價十萬的東西,你一萬到手了,十有八九是:你被別人漏撿了
寶玉姐建議
不是說所有的 撿漏 = 作假 ,但投資和田玉一定要有個良好的心態,真正能夠投資成功的,必然是長久堅持,多學習,多提高的人
對和田玉來說,“只要買對,不怕買貴
料不對,買的在便宜,都是白說